更三高考订阅页

2023年青岛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启动

Ai高考 · 2023高考综合
2023-02-20
更三高考院校库

2023年青岛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启动

2023年青岛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是怎么样的?青岛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怎么样?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2023年青岛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希望大家喜欢!

2023年青岛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

2月3日,“贺新春·聚英才”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正式启动,本次招聘会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320家岛城企业提供优质岗位7000余个,涉及制造业、新能源、金融、生物、信息技术等领域,同时提供企业推介、政策指南、职业指导等服务。

2月3日,2023年青岛市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启动。

记者从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悉,本科人才仍是本次招聘岗位需求的主力军,达到5070人,约占总招聘人数的78%;博士需求223人,硕士需求390人,合计占比约9%。“本场招聘会发布的岗位平均月薪范围在7000-10000元之间。月薪2万元以上的岗位需求有132个,主要分布在芯片、激光、算法、机械、医疗、生物等领域的高级研发方向;月薪1-2万元的岗位有3640个,主要分布在机械电气、化学材料、生物医药、IT等领域的研发、设计类方向。”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活动现场,同步启动了青岛市第九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青岛市职业指导专家颁发聘书,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规划指导,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就”。此外,现场还为市南区“青年荟活动空间”授牌,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新模式,助力高校毕业生聚青发展。

下一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推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周、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系列招聘活动,搭建企业与求职者交流平台,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集聚更多人才来青就业创业。

大学生就业补贴申请条件

一、就业补助资金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财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促进就业创业的专项资金。

二、就业补助金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可以领取,各地就业补助政策可能不完全相同,一般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机构的应届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

(2)属于困难家庭;

(3)是毕业当年年底仍未就业并进行失业登记。

大学生就业补贴的申报发放

(一)申报

就业、实习补贴申报工作坚持自愿申请、公开公正的原则。申请、推荐就业、实习补贴的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申请人)与就业服务中心统一申报。申报包括收集材料、填报信息、审核、公示等必要环节。就业服务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二)发放

就业服务中心向财务结算中心提交用款申请及审核通过的补贴发放人员信息(含纸质和电子版人员信息明细表),财务结算中心依据政策规定安排资金并办理资金支付,将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申请人的账户。

补贴成功发放后,就业服务中心将资金拨付情况向申请人反馈。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1.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世纪9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万人预计到1996—21年平均新增145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3年212万,24年达到28万,25年将超过3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原因2.部分大学生对学校的对口就业安排过于依赖。

因为学校与一些专业对口的公司企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会安排一些优秀毕业大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公司企业去工作,以致于一些大学生对学校的工作安排形成依赖心理,不愿意到拥挤的人才市场去进行面试,导致自己迟迟无法实现就业。

原因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4.大学生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原因5.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对策

对策1.高校的改革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策2.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在就业方面的职能

第一,就业优先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办事方针,政策向安排就业倾斜。相对于经济增长,政府在劳动者就业中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责任要求政府在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公平与效率中树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并在实践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的增长。第二,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在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的时候,政府的疏导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政府要在宏观上对人才培养的规模、方向进行预测调控,引导专家对将来的就业形势和需求进行预测,以指导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还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保障就业学生的公平竞争。

对策3.大学生自身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自立自强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考验时,应该坚定信念。首先,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理性决策,摒弃传统的择业观念,正视自己的工作目的,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其次,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参加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全面锻炼,以面对更多的挑战。再次,敢于自主创业。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大学毕业生也可以是创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创业带动就业,对自身和整个就业局势都有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更有利于毕业身自身的全面发展。最后,提升个人心理素质。要注意培养自信心,克服来自各种因素的干扰,尽量排除自卑畏怯、急功近利、依赖等不良情绪和心理,正确对待就业挫折,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2023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2023高考综合

更三高考为各位2023高考生整理汇总了2023高考信息汇总专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