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一周教育大事记回顾|2020第40周

Ai高考 · 高考综合信息
2020-11-02
更三高考院校库

600多所高校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公示

教育部近期公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拟认定3560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17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27门,线下一流课程1464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公示期为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

按主要建设单位统计,清华大学总计58门课程被拟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位列榜首;北京大学紧随其后,拟认定48门;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被拟认定课程数均超过40门。

被拟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超过30门的高校有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暨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表现优异,拟认定课程数量在25门以上;其他高校中,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拟认定课程数量最多,均为18门。

加速双一流!盘点71所“部省共建”双一流高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支持各省“双一流”建设,汇聚多方力量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近几年,教育部陆续与各省签署关于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协议,积极推进区域内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10月15日,全国20个省、共7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部省共建梯队。

今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之年,各大高校已发布“双一流”建设专家评议结果,从结果来看,许多高校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都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为下一轮建设周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这71所高校又获得了教育部、省政府在资金、政策、优质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将更有助于发展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点击查看完整文章

关于“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动态评估 教育部透露最新进展

近日,教育部在回复《关于保障非“双一流”等高校教育经费,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时透露,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将进一步强化“双一流”高校和学科的绩效考核和动态评估。

据悉,评价办法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世界一流为目标,聚焦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服务贡献和影响力等核心要素,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强调中国特色和质量水平,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和改革创新力度,既注重投入产出效益的绩效度,也评价周期内整体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增值效果,建构多元多阶多维的“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

一是坚持定性和定量结合,统筹评价院校大学功能、内涵发展及特色建设上的成效。

二是将成效评价与过程监测结合在一起,形成评价、诊断、改进“三位一体”。

三是实现存量评价模式向存量评价与增量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转变,重视对成长性指标的评价,引导建设高校和学科关注长远发展,统筹近期与中长期建设。

四是采取高校自我评价、第三方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多主体多阶段的系统性综合评价机制。

同时,教育部对于提案提到的“关于保障非‘双一流’等高校教育经费”的建议也进行了明确答复。

“十三五”收官之际,教育事业“成绩单”如何?

2020年是“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了最后冲刺阶段。

“十三五”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

“十三五”规划把“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确立为教育发展的两大战略主题。近5年来,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教育公平取得长足进步,各类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2019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3.4%,比2000年提高37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率94.8%,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9.5%,是2000年的2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是2000年的4倍。

近五年来,国民素质明显提升。2019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7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23.4%。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7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达50.9%。

教育“十四五”规划该考虑什么?教育部最新回应

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以加快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以新思想指导、以新理念推动、以新方式落实,紧扣2035教育现代化奋斗目标,统筹推进《实施方案》明确的教育现代化十大重点任务,为国家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落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教育发展方式向提高质量转变,促进教育的规模结构效益相协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增强教育的服务力和贡献度。

四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快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培育教育服务新业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终身学习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五是以优化教育空间布局为突破口。以河北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东北、中西部地区等为重点,完善区域教育政策体系,优化新时代教育空间布局,推动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

六是以改革开放为推动力。建立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动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新技术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不断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司法部科技部权威解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三次大修新意何在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据悉,本次《条例》修订主要基于三个考虑: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相关要求,为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二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将近年来科技奖励实践中探索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进一步健全评审标准,规范评审程序,完善中国特色科技奖励制度。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目前科技奖励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监督惩戒力度,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奖励健康发展。

此次《条例》修订落实了科技奖励由“推荐制”调整为“提名制”的改革要求,主要体现为改革报奖方式、强化提名责任。改革报奖方式,实行由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相关部门等提名的制度,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作用,突出奖励的学术性。强化提名责任,提名者应当严格按照提名办法提名,提供提名材料,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按照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教育部: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

指导纲要明确了国家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等12个领域安全,以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4个不断拓展的新型领域安全,围绕各领域安全的重要性、基本内涵、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维护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提出学习要求。附录国家安全教育知识要点在正文基础上,拓展出一级二级知识点,提出起点学段和学科覆盖建议,对每个领域安全主要学习内容进行具体化细化,帮助各学段各学科准确把握、系统融入。

大中小学增设春秋假?教育部答复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966号建议,提出“增设大中小学春秋假期建立错峰休假制度促进旅游业均衡健康发展”。对此,教育部近日在官网公开答复称,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长的前提下,学校放假时间包括春秋假时间由各地、高等学校结合实际做出具体安排。

云南中考体育分值齐平“语、数、外”引发热议

近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考试方案》)引发热议。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教授李长吉认为,从教育学角度来看,此次改革意义重大。一方面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育改革,引导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一方面也向社会传递信号,有助于树立重视体育、美育的社会风气。

教育部:高中思政、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将增加防疫抗疫内容

近日,教育部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749号建议的答复》。对于人大代表提出“在中小学语文、政治、历史课程中增加新冠疫情相关内容”回复时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重视防疫抗疫相关内容进课程教材工作,及时组织力量研究部署融入安排。

教育部透露,防疫抗疫相关内容主要分为防疫知识、抗疫精神两大类。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生物学等相关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新研制的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相关专题教育文件中,都补充了防疫抗疫相关内容。

2022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资讯推荐

高考综合信息

更三为2022级考生整理了2022最新高考综合信息,包括20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