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氢是一种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能很好地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肩负着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使命,此前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陆运水运等领域,但它易燃易爆,所以储氢技术是目前大规模推广的瓶颈。8月11日记者获悉,西安交通大学张锦英教授团队破解储氢难题,实现了把氢气“握在手里”。
“怎样更好地储存、利用氢能”是科学家们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张锦英教授决心克服这个技术瓶颈,填补能源与应用之间的断层,让科技成果为民所用。
要设计出理想的储能方案并非易事,除了要获取并研究大量的原材料,还需要系统考虑具体的应用难题。张锦英教授和团队在实验室里结合理论试验材料的应用反应,寻找每一个可能的突破口。
经过长期的实验,张锦英团队突破了技术瓶颈,开发出一种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石墨烯界面纳米阀固态储氢材料,可将氢能压制成不同形态,提升储氢释氢密度,还克服了低温释氢的行业难题,降低了运输氢气的成本,实现储氢材料安全、可控、稳定释氢。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团队正在进行基于此新型储氢技术的便携式氢能电源、无人机、氢能源电动车等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记者任娜实习生张洁)
大学院校在线查
有疑问就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