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时,不仅需要对院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也需要考生和家长对院校专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避免不慎选错专业的尴尬。更三高考为各位考生和家长整理了滨州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包括滨州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解读、滨州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制、滨州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滨州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内容等相关信息,供各位考生及家长查阅参考。
更多详细滨州医学院院校专业信息,戳这里查看:滨州医学院报考信息专题页(涵盖滨州医学院最新院校信息、滨州医学院招生信息、滨州医学院专业信息、滨州医学院录取信息等。)
1.滨州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层次:本科
专业学制:暂无
专业介绍: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培养目标:医学信息学学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医学工作的方式。随着人工智能、虚拟医学、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化正在向智能化阶段跨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医疗信息化、医学智能应用等在重大传染病的预测与防控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发挥,突显了医学信息类人才的重要性,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适应医学智能发展对医学信息类人才的需要,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医学知识背景、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思维,掌握信息分析与处理、先进信息技术及现代管理科学基本知识,具备信息管理基本能力,并具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时能够在各级医疗健康管理及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健康数据智能分析与管理、智能医学图像处理、医疗信息服务、信息研究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工作,具备终生学习和进一步深造扎实基础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心课程:Python 程序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医疗健康大数据)、云计算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概论、智能医学应用技术、智能医学图像处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与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分析与决策、卫生信息管理概论、医院信息系统、病案信息学。专业优势与特色:①建设水平高,系省内最早开办的医学信息类本科专业,现为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设有全国医学院校唯一的医学信息学硕士点;②培养方向优,构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与医学有效融合的培养体系,旨在培养智能医疗健康大数据、卫生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③发展前景好,后疫情时代,医学智能化、健康促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测与防治等领域亟需大量医学信息类人才,以为疾病防治与健康促进提供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支撑。就业方向及形势:就业方向为医院、软件公司、信息服务机构、疾控中心、政府机关等;近三年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人才发展远景:信息管理的组织者,科学决策的运筹者,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
2.滨州医学院简介
滨州医学院是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原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3月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1970年10月整体搬迁至山东省惠民地区行署驻地北镇办学,1974年11月设立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1981年9月改称北镇医学院,1983年3月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2002年烟台校区投入使用。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学学科为优势,残疾人高等教育、康复高等教育为特色,医、理、工、管、教等多学科门类渗透融合、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医学院校。
办学规模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63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200余人、硕士研究生830人,面向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有留学生近200人。现设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药学院(葡萄酒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康复医学院、老年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院(系)。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秉承“仁心、妙术”的校训精神,弘扬“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风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的学风,独立办学4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3.3万名各类医学及医学相关人才,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打造了“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毕业生品牌。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3年,在山东省高校中率先以“6年完全认证”的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于2020年获批认证期延长至10年;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现为国家临床、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5+3”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万名护理人才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养基地。
特殊教育 1985年,学校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残疾人青年的大学本科专业(医学二系),开创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2012年招收视障学生,2018年招收听障学生,填补了全国医学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视障生、听障生教育的空白。建成“国家级特殊教育示范园区”,致力于打造集教学、科研、康复服务于一体的残疾人教育和康复教育高端平台。30多年来,探索形成了“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学用合一”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滨州医学院模式”,为社会培养了1134名残疾人医学人才,为促进国家进步文明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为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基地、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康复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学科专业 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护理学、中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预防医学、生物技术、药学、应用心理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制药、制药工程、假肢矫形工程、中药学、康复物理治疗等3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特色专业8个;是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山东省一流学科”,获批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护理学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5%。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人文社科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9个,直属附属医院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1个。有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5门、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科学研究 近5年,承担科研课题14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项(含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77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出版著作138部、教材558部;发表完全知识产权SCI收录论文379篇,核心期刊446篇;获专利135项,其中发明专利97项。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省级优秀教材奖4项。主办《中国医院统计》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医护员工6695人(含2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1070人;教授(含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42人,副教授(含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26人;博士517人,硕士2185人;聘有院士7人;有国家“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6人;“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泰山医学家)和青年重点科技人才3人、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优秀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
条件设施 现有烟台、滨州两个校区,占地1678.3亩,总建筑面积72.9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2.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亿元;图书馆藏书125.3万册(另有电子图书140万册);有直属附属三甲综合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9所、教学医院15所、实践教学基地191所。滨州附属医院是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5.4亿元,仪器设备总值4.8亿元,规划床位2930张。烟台附属医院是烟威地区首家省属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2200张。
交流合作 先后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瑞典国家生命科学中心、奥地利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芬兰卡累利阿应用科技大学、日本学校法人育英馆、韩国岭南大学等40所高校和医疗机构,与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愉悦家纺、绿叶制药、渤海制药、美宝集团等大型医药集团,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在人员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科研攻关、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
相关专题推荐:
大学院校在线查
有疑问就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