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对事不要太计较,如果太计较就会有悔恨。下面是范文频道小编为您推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主题心得体会五篇2021。
为从源头上消灭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新疆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通过依法设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有效遏制了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势头。几天前中国政府发布《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白皮书,全面、客观地介绍了新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然而,某些西方媒体却颠倒黑白、歪曲事实,利用所谓宗教、人权问题,诬蔑指责新疆反恐维稳举措。
此次活动,使节们走进吐鲁番市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旁听学员上课、观看学员文体活动,并向多名教师、学员询问了课程设置、学员与家人团聚、食宿和医疗保障等情况。通过近距离接触互动,使节们表示,眼见为实,此访增进了他们对于新疆真实情况的了解,与在西方媒体上看到的完全不同。这里的学员很快乐、很放松,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望。
“教培中心绝非所谓的‘集中营’,而是帮助人们去除极端思想影响、学习职业技能的学校。”尼泊尔驻华大使利拉·马尼·鲍德尔说,我观察到每个学员都很高兴,他们不仅在这里能学习法律法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能学习职业技能,“我相信他们在结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就业市场有力的竞争者。”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科迪图瓦库认为:“教培中心提供了一个平台,用教育培训来消除极端主义,对受训学员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益,这项反恐范例值得很多国家学习借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主题心得体会2在新疆参访期间,使节们还赴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吐鲁番市喀孜汗清*寺参观,并向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清*寺教职人员提出有关宗教教职人员培养、宗教活动开展、信教群众人数和清*寺建设、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柬埔寨驻华使馆一秘尼博纳说:“我觉得各族民众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在新疆得到充分尊重,合法宗教需求不断满足,政府为正常的宗教活动提供支持和便利,中国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
使节们先后走进新疆乌鲁木齐大巴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和南湖市民广场、吐鲁番市葡萄沟和坎儿井小镇等地,了解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基层组织服务群众情况,观看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歌舞、乐器表演,感受新疆风土人情和多元文化。
20xx年上半年,新疆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累计接待游客7589.35万人次,同比增长46%,实现旅游收入1152.06亿元,同比增长47.96%。
旅游业火热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新疆持续的稳定发展。巴林驻华大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拉说:“一个月前,包括巴林在内的多个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递交了信函,支持中国政府反恐和去极端化的努力,赞赏中国政府在新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决心和行动,这次活动结束后我将尽我所能,向外界发出声音,给大家展现新疆真实的美好、团结、和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主题心得体会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乃依木·亚森强调,要充分认识制定本《条例》的重大意义。《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是新疆首部去极端化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也是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一项重要立法。《条例》将去极端化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和日常化管理轨道,为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制定本《条例》,是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特别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规范和推动作用的迫切需要。《条例》的出台实施对落实好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乃依木·亚森说,《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的结晶。要学习好、宣传好、实施好《条例》。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各单位、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宣传,扎实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持续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按照《条例》的规定要求,尽快制定去极端化的具体规定和办法,抓紧组织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肖开提·依明指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在总结全区去极端化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条例》内容全面、体系完整、层次清晰,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为去极端化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提高了去极端化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肖开提·依明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去极端化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学习宣传《条例》,严格贯彻实施《条例》,全面落实职责责任,推进去极端化不断取得实效,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作出贡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主题心得体会4宗教极端主义是世界各国恐怖和极端组织的思想根源,也是新疆恐怖和极端分子的思想根源。宗教极端主义打着宗教旗号,披着宗教外衣,歪曲宗教教义,煽动宗教狂热,编造异端邪说,灌输极端思想,制造暴力恐怖事件,妄图建立神权统治。冷战结束以来,极端主义思潮空前活跃,极端组织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制造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严重危害世界和平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宗教极端主义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反对宗教极端是各国政府的应尽之责。近些年来,极端主义在新疆一些地区滋生蔓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于20xx年明确提出把“去极端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宗教工作的主要任务。
20xx年初,自治区制定下发了《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文件,作为指导新疆各地开展“去极端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地坚持疏堵结合、分类施教、多方参与、综合施策的方针,灵活运用“五把钥匙”(即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坚持“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科学普及”四管齐下,清除境外“种子”、改良疆内“土壤”和封堵网上“平台”同步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去极端化”活动,并与自治区此前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宗教人士为骨干,组建各类宣讲员队伍,深入开展多层次的大宣讲和大讨论活动。树立正信,挤压宗教极端思潮活动空间,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采取多种文化对冲方式,坚持现代文化为引领,让正能量占领精神文化阵地。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的极端分子,严肃处理违法违纪人员,对受极端思潮影响的人则按其责任轻重分期进行教育转化。
通过一年多的“去极端化”活动,极端思潮传播的渠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堵住了网上、网下两个源头渠道,“三非”(即非法宗教活动,非法网络传播,非法出版物、宣传品)得到较好的治理,切实遏制了宗教极端思潮的渗透蔓延。集中力量深化专案侦查,逐步挖掉宗教极端势力的根子,去年以来暴力恐怖事件明显减少。宗教极端氛围逐步淡化,社会环境得到净化,社会正气得到弘扬,爱国宗教人士敢于发声。各级干部对宗教极端思想和行为敢管、愿管的担当精神普遍具备,会管的能力明显提升。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卫生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入学率、到校率、巩固率大幅提升。群众的思想和认识明显提高,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性。
新疆开展的“去极端化”活动不仅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国际反恐反极端提供了有益借鉴。国际反恐从2001年美国“9·11”事件开始,已有15年的时间,但越反越恐,其根源在于只治标不治本,只打击极端组织和极端组织头目,忽视在民众中消除极端思潮,没有堵住极端思潮的传播渠道,没有消除极端主义生存的土壤。
新疆的“去极端化”工作成效显著,为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打下了基础,为世界反极端主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在于:采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各民族共同打击极端主义;通过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宗教和文化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对受极端主义影响的信教群众运用政策法规教育与宗教礼仪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人们既学到了法律法规知识,又掌握了传统的宗教礼仪知识;对受极端思想影响较为严重的青少年,通过教育转化和技能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他们在接受再教育的同时掌握谋生技能,使其在教育转化后能实现顺利就业。
总的看,反对宗教极端是当前全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必须坚持全球一盘棋,各国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加强合作,共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主题心得体会5新疆是中国反恐、去极端化斗争的主战场。一段时间以来,境内外“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在新疆策划并组织实施了数千起暴力恐怖事件,不仅严重破坏了当地安定祥和的秩序、团结进步的氛围,更是肆意践踏了各族群众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和发展权等基本人权,成为影响新疆稳定最直接、最现实的威胁。
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观看新疆重点暴恐案例展后,尼日利亚驻华大使巴巴·艾哈迈德·吉达颇为感慨:“尼日利亚多年来深受恐怖主义的危害,爆炸、袭击、纵火至今仍每天发生,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是人类文明的公敌,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是各国的共同愿望,各国应携手共同打击和消除恐怖主义威胁。”
近年来,新疆把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同时,重视开展预防性反恐和去极端化源头治理,将暴恐活动消除在未发之前,取得了反恐、去极端化斗争重要阶段性胜利。
受暴恐活动影响,尼日利亚成千上万的民众流离失所,学校、医院、一些城市基础设施等遭到破坏,巴巴·艾哈迈德·吉达大使说:“中国政府对恐怖主义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取得良好效果,近3年没有发生暴力恐怖事件,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条重要且极具借鉴意义的讯息,希望两国未来在反恐领域加强交流合作,相互扶持。”
大学院校在线查
有疑问就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