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Ai高考 · 院校概况
2022-07-15
更三高考院校库

专业简介

潍坊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是以智能制造为办学定位,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新工科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系。

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

师资配置精良,拥有专任教师140余人,其中博士26人,副高以上职称45人,双师型教师75人,外聘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7人。

获奖情况

教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完成各类科研项目90多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0余项,省本科高校教改项目7项,教师主持或参与各级课题160余项;发表论文390多篇,其中SCI、E1收录85篇;授权国家专利110余项。

教学设施先进,建有机电工程实训中心、汇邦智能制造学院公共实训基地等实训中心。

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金相大赛二等奖3项。每年有130多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被中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名校录取。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性强,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后劲,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

一、专业名片

专业名称:车辆工程

修业年限:4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介绍

教学师资力量

车辆工程专业为我校2012年开设的本科专业,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019年成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人,博士7人,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95%以上, “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80%。

近三年来,教师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主编或参编专业教材6部,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组建了一个校级教学团队,已经建设成一门省级一流课程。

▲刘颖帅博士

▲谢凯博士

▲谭秀峰博士

▲尹金鹏博士

教学硬件设施:

学院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尽量结合企业在生产和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开设综合性、实用性和探究性实验或实践,开展应用型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继续加强情景教室和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并且保证设备完好率与实验实训开出率。学校拥有一流的实验实习条件,拥有2万平方米的汽车机械实训中心,并引进了企业生产线,设备总造价2000万元左右,车辆工程系建有汽车构造实训室、汽车电器控制实验室、汽车检测技术实验室、汽车新能源实验室、汽车单片机实训室、虚拟汽车技术实训室、汽车维修服务实训室、汽车CAD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实训室。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电动汽车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电动汽车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山东省大学生机械CAD制图技能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智能控制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智能制造大赛、“TI杯”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多项赛事,取得国家级赛事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多项,省级赛事一等奖四十一项,二三等奖近百项的优异成绩。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三、培养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潍坊地区汽车行业发展需求相吻合。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度,能够依据专业发展定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定期修订,修订过程能吸纳业界专家和毕业生代表意见建议。

培养目标:

车辆工程专业面向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车辆工程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车辆工程领域从事汽车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应达成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有服务社会的能力和精神;

2.能够胜任整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作,具有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生产一线技术工程师和管理者;

3.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能够在协作团队中工作和交流,或承担组织管理工作;

5.具备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的方式增加知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汽车制造工艺学、新能源汽车等。

主要实践性环节:金工实习、汽车构造实习、车身制造工艺实习、机械制图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等。

就业去向:

专业有完善的学生指导制度和措施,能够持续跟进学生在整个学业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辅导等,保证学生毕业时满足专业制定的学习成果要求。

车辆工程专业每年都有优秀的学生通过报考研究生考试,被全国其他优秀大学的研究生学院录取。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次的人才招聘会,经常对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学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5%以上,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率在8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社会声誉越来越好。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

一、专业名片

专业名称:机械电子工程

修业年限:4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介绍

1.教学师资力量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职专任教师共27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9人。其中硕士学位24人,博士3人,30岁至45岁教师23人,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近三年申报的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18项,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同时注重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3年建设期内,使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实践能力强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23人,占专业教师的90%。

2.教学硬件设施

目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现有实验、实训室20个,能够满足日常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室状况见附表1: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3.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根据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智能控制大赛、山东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省部级二等奖以上40余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三、培养体系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区域机械、电子、控制等行业一线,具有解决实际机电系统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扎实掌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设备控制、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机电一体化工业生产一线,从事机电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2.课程设置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培养规格方面,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获得应用能力基本训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模式方面,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工程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工程应用”为特征和主旨构建教学与课程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以社会需求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为导向,依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构建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组成,必修与选修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合理,课程之间、课程模块之间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3.就业去向

根据近两年数据,本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平均在90%左右。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向国家建设多方面领域,主要从事机电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产品开发、试验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学生毕业就业后,直接从事设计、技术工作的约占20%;直接从事企业管理、技术管理工作的约占10%;在生产一线工作0.5~1年后调至设计、技术岗位的约占60%,其中在设计、技术岗位的人员一般担任产品设计工程师、工艺设计工程师及重要设备操作与管理员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一、专业名片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修业年限:4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介绍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机械工程识图与绘图、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能力,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工作,具有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教学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专业课教师37人,占比84%;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41人,占比93%;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0人,占比45%;拥有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优秀教师8人,校教学骨干教师3人。该专业近五年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企业项目30余项,省部级奖励3项。

教学硬件设施

校内建有机电工程实训中心,并建有满足本专业教学所需的实验室,2018年新建数控仿真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材料分析检测实验室,2019年更新机械加工车间设备,购进了以数控机床为主的柔性加工机床和小型加工中心。满足学生校内实习实训。教学经费与教学资源投入充足,目前专业可用仪器达到320台套,总价值约1300万元。

校外实训基地现建有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盛瑞传动有限公司、山东万龙实业、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汽济南桥箱有限公司、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校企合作企业,满足本专业的校外实习要求。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可编程控制实验室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机械设计展室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1)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年学生不及格率明显下降,考研升学率稳定上升,获得社会认可的“考研名校”,学生成果不断涌现,累积获得各类竞赛奖励共 70 项。

(2)学生培养质量逐步提升,专业近三年有21 名学生获得省优秀毕业生,16 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较大锻炼,屡获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好评。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三、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面向区域机械设计及制造等行业一线,具有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扎实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机械工程识图与绘图、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工作。

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机械制造工艺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主要实践性环节:毕业设计、机械制图测绘、金工实习、电子产品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

就业去向

近三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一共421 人,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3%左右,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有部分学生进入到教学和政府机关工作,月收入平均在4500 左右,专业相关度平均在58%左右。从就业率、就业去向和月收入来看,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较为优秀。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本科)

一、专业名片

专业名称:智能制造工程

修业年限:4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介绍

教学师资力量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现拥有教师22名,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100%。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30%;中级职称教师占50%。学院一方面将通过鼓励出国留学、企业挂职等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将重点引进一批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人才。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教学硬件设施

1.实验室建设

专业依托机电工程实训中心,设有力学实验室、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室、机械控制综合实验室、测试技术综合实验室、液压传动与控制综合实验室、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验室、综合数控加工中心等一批满足本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需要的特色实验室。并与多家企业成立了联合技术研发中心。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三、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制造、信息、网络、控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理论和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从事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以及智能产品、装备、产线的设计、开发、技术集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潜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1.核心课程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导论、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原理及设计、智造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制造系统、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智能制造系统设计。

2.实践课程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机械制造为基础,融合机、电、信息技术,将智能制造系统开发作为主线,设置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工程训练IB、工程训练IIA、专业认识实习(智造)、创新设计(智造)、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智能制造系统专业设计、生产实习(智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就业去向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我校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则偏向于智能化生产线和机械方向。

智能制造专业可在智能制造工程、机电及自动化工程领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可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从事系统的架构、规划,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并具备向研究应用型(硕士)以及创新型、研发型高端人才(博士)的发展潜力。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

一、专业名片

专业名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修业年限:4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介绍

教学师资力量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45名,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55%。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35%;中级职称教师占45%,60%的教师具有企业经验。

李强,男,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潍坊科技学院机电信息部主任,2020年获得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特别贡献奖, 2021年获得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发展二等奖和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目前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生产力促进中心特聘专家、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特聘专家。

谢冬柏,男,博士,硕士生导师,省级优秀教师,记个人“二等功”一次,第七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次。目前为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会员、高温腐蚀与防护学会会员。

姜卫国,男,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单晶高温合金叶片制备工艺与凝固缺陷控制技术、陶瓷模壳/型芯材料制备工艺与性能,先后参与和主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负责 863 计划项目子课题 1 项、两机专项子课题 1项、国家部委项目子课题 2 项,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40余项, 2021 年获得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发展二等奖,目前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员。

王瑞春,男,博士,先后参与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和横向课题 10 余项,发表论文 20 余篇,编著著作1 部,授权发明专利 1 项,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1 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 3 项、教学成果奖 2 项。

翟彦春,男,博士,主要从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动力学、振动的主被动控制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 5 项,在COMPOSPART B-ENG、COMPOS STRUCT 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EI收录8 篇,获得授权专利 1 项。

苏建民,男,硕士,主要从事结构优化设计、复合材料动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熟悉 ANSYS、Fluent等有限元仿真与分析软件,先后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指导学生参加省部级大赛获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10 余项。

赵德彪,男,硕士,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轻质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熟悉 CATIA、 HyperMesh 等软件及 DEWE soft 静动态应变仪的使用。先后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 2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授权专利 8 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两项,获软件著作权 4 项,指导学生参加大赛,或国家级二等奖 1 项、团体三等奖 1 项,省部级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尹金鹏,男,博士,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专业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重点研究锂离子/钠离子电池新型电极材料的开发与研究,微-纳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新型复合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在储能器件中的应用,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等研究课题3项。

董海荣,博士,山东寿光人,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博士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专业。主要从事镁铝钛等轻质金属的表面处理及功能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成功开发了适用于镁、铝、钛等合金表面耐蚀处理的技术及装备。先后参与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篇,2021年获得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发展二等奖。目前在研企业课题一项,参与潍坊科技学院人才专项课题2项。

任玉艳,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材料加工工艺及新材料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新型轻质高比强度、耐高温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铸造用新型、绿色环保造型材料原材料、工艺及优化设计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科技局、潍坊市科技局、寿光市科技局等纵向项目和横向课题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22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已指导及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学位研究生48名。

陈迪,男,青岛科技大学材料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高性能金属空气电池催化剂”,利用碳基材料和过渡金属元素,通过对材料成分、结构和制备工艺的可控调节,获得具有氧还原、氧析出催化活性的双功能催化剂,以替代传统贵金属为“金属空气电池”或“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发展提供支持。近三年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国际SCI期刊中发表,主持2020年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一项,参与省、市级项目多项。

郭辉,男,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特殊钢及耐磨材料等领域。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EI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大专项、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博士基金专项计划及校企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

王新芝,女,1987年10月生,山东省潍坊市人,毕业于青岛大学,材料学博士。现工作于潍坊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参与科学技术奖两项,分别为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获得山东省材料年会优秀论文奖。主要研究方向:自组装纳米颗粒、有机无机杂化光电材料的制备,主要应用于发光薄膜、多色LED、离子识别、生物传感等领域。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文章来源(官网发布地址):【点击查看官网原文信息】

官网发布缓存图(部分):

院系介绍 | 潍坊科技学院2022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2022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院校概况

更三高考为各位2022届高考生提供了潍坊科技学院招生网、潍坊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