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宋词精选】《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原文赏析及翻译

Ai高考 · 古诗词
2022-09-02
更三高考院校库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

张孝祥 〔宋代〕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
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观塞”即观望边塞。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一说秋天的太阳。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鸣鞘声:刀剑出鞘声。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酒器。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问答

问:《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的作者是谁?
答: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的作者是张孝祥
问: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是宋代的作品
问: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霜日明霄水蘸空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霜日明霄水蘸空 出自 宋代张孝祥的《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
问:霜日明霄水蘸空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霜日明霄水蘸空 的下一句是 鸣鞘声里绣旗红。
问:出自张孝祥的名句有哪些?
答:张孝祥名句大全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赏析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的秋天,张孝祥正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驻在荆州,这首《浣溪沙》,就是这时候写的。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张孝祥约着友人马举先登上荆州城楼。荆州本是祖国内地的一座城池,可是如今却成了边塞之地,这本身就够让人痛心的了。具有满腔爱国热忱的张孝祥,面对破碎的山河,哪里还有心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更何况极目远望,看到的不过是烟尘滚滚,战旗飘舞的战场,再听到那撕裂心肺的马鞭声,作者的心情自然就更加沉痛了。上边写景,逼真地烘托出“边塞”的气氛、作者的心情。

下片直写作者对中原故国的怀念。眼前已是遍地烽火,“万里中原”的大好河山还在烽火以北遥远的北方,想起中原故土,想起中原的遗民,作者感慨万端,无可奈何,只好借酒浇愁。可是,“一尊浊酒”又怎么能将满腔悲愤抑制下去呢?喝完了酒,面对萧瑟的秋风,作者终于禁不住泪流满面了。

全词只有六句,四十二个字,却表现了颇为博大的主题思想。作者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均表现得淋漓尽致。本词写情真切,景物描写、气氛烘托、感情抒发巧妙组合,辉映成篇,作者的艺术技巧,由此也可见一斑。

2022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古诗词

更三高考古诗词频道整理了古诗词名句、古诗词鉴赏、古诗词大全,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