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化学不仅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记忆能力,来背诵化学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一化学知识点人教版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高一化学知识点人教版
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高一化学方程式
1、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 2↓+ Na2SO4 (先冒气泡再蓝色沉淀)
2、金属钠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2Na+2HCl=2NaCl+H2↑
3、氢氧化钠方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10H2O=Na2CO3·10H2O
4、金属钠放在空气的氧化:4Na+O2=2Na2O (银白色变暗)
5、金属钠在空气燃烧:2Na+O2=Na2O2 Δ (生成淡黄色粉末)
6、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7、过氧化钠与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
8、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9、氧化钠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10、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2Na2O+O2=2Na2O2
11、氯气与铁的反应方程式:2Fe+3Cl2=2FeCl3 点燃 (红棕色的烟)
12、氯气与铜的反应方程式:Cu+Cl2=CuCl2 点燃 (棕黄色的烟)
13、氯气与氢气的反应方程式:Cl2+H2=2HCl 点燃 (苍白色火焰,生成白雾)
14、氯气与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2Na+Cl2=2NaCl 点燃 (淡黄色的烟)
15、工业制漂白:
2Cl2+2Ca(OH) 2=CaCl2+Ca(ClO) 2+2H2O (为Ca(OH) 2石灰乳)
16、氯气与水的方程式:Cl2+H2O=HCl+HClO
17、消毒 、处理多余的氯气、制84消毒液:
Cl2+2NaOH=NaClO+NaCl+H2O
18、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2NaClO+CO2+H2O=2HClO+Na2CO3
NaClO+CO2+H2O=HClO+NaHCO3
19、漂白在空气中变质:Ca(ClO) 2+CO2+H2O=CaCO3↓+2HClO
20、 次氯酸见光分解:2HClO=2HCl+O2↑ 光照
21、氯化铁通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FeCl3+3H2O=Fe(OH) 3 (胶体)+3HCl Δ
2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过)=2NaCl+CO2↑+H2O
Na2CO3+HCl(少)=NaHCO3+NaCl
23、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24、碳酸氢钠与碱反应方程式:
NaHCO3+NaOH=Na2CO3+H2O
NaHCO3+Ca(OH) 2=2H2O+Na2CO3+CaCO3↓
25、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Δ
26、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2CO3+CO2+H2O=2NaHCO3
27、浑浊石灰水变澄清:CO2+CaCO3+H2O=Ca(HCO3) 2
28、碳酸氢钙受热分解:Ca(HCO3) 2= CO2↑+CaCO3+H2O Δ
29、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
4Fe(OH) 2+O2+2H2O=4Fe(OH) 3(由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沉淀)
30、保存氯化亚铁溶液:
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
31、制造印刷线路板:
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
32、2FeCl2+Cl2=2FeCl3 2Fe2++Cl2=2Fe3++2Cl-
33、Fe2O3+3CO = 2Fe+3CO2 高温
34、Ba2++SO42+=BaSO4↓ Ag++Cl-= AgCl↓
35、Zn+Cu2+= Zn2++Cu Zn+Fe2+= Zn2++Fe
36、溶洞的形成:
CO2+CaCO3+H2O=Ca(HCO3)2
Ca(HCO3)2=CO2↑+CaCO3+H2O Δ
37、NaHCO3+BaCl2 ?不反应 (一般情况下,强酸才能制弱酸)
38、工业上制取水煤气:C+H2O(g)=CO+H2 高温
39、自然界通过放电把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N2+O22NO 放电 (NO无色、难溶于水)
40、工业上制备氨气:N2+3H22NH3 高温、高压、催化剂
41、一氧化氮在常温下被氧化:2NO+O2=2NO2(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42、工业上制取硝酸、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NO2+H2O=2HNO3+NO
43、氨溶解于水:NH3+H2ONH3·H2O(一水合氨、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44、一水合氨的电离:NH3·H2ONH4++OH-
45、氨与盐酸的反应:NH3+HCl=NH4Cl
46、工业上制备硝酸需要的一氧化氮的方程式:4NH3+5O2=4NO+6H2O 高温 催化剂
4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CO2↑+H2O Δ (密封保存在阴凉处、施肥时埋在土下)
48、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Δ
49、铵态氮肥不能与碱(如草木灰)混合施用:NH4++OH-=NH3↑+H2O Δ
50、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Δ(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51、硝酸受热分解:4HNO3=4NO2↑+O2↑+2H2O 受热或见光 (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阴凉处)
52、铜与硝酸的反应:
Cu +4HNO3(浓) =Cu(NO3)2+2NO2↑+2H2O (遇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遇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
53、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4HNO3(浓)+C=CO2↑+4NO2↑+2H2O Δ
54、硫单质铁的反应:Fe+S=FeS Δ
(硫单质的氧化性、S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不溶水、微溶酒精、易溶CS2)
55、硫单质与氧气的反应:S+O2=SO2 点燃
(硫单质的还原性、SO2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56、硫粉遇碱发生歧化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 Δ
57、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S+2KNO3+3C=K2S+3CO2↑+N2↑
58、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2SO2+O22SO3 催化剂 Δ
59、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发生归中反应:SO2+2H2S=3S↓+2H2O (H2S臭鸡蛋气味)
60、浓硫酸与铜加热发生反应:2H2SO4(浓)+Cu=CuSO4+SO2↑+2H2O Δ
61、浓硫酸与木炭加热发生反应:2H2SO4(浓)+C=2SO2↑+CO2↑+2H2O Δ
62、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Ca(OH)2=CaSO3↓+H2O
63、二氧化硫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64、酸雨的形成:2SO2+O22SO3 粉尘等催化
SO3+H2O=H2SO4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65、海水提镁第一步:Mg+2H+=Mg2++H2↑ (盐酸、稀硫酸)
66、镁与氮气的反应:3Mg+N2=Mg3N2 点燃
67、镁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 点燃 (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68、海水提溴单质:2Br-+Cl2=Br2+2Cl-
69、半导体硅与氧气的反应:Si+O2=SiO2 Δ(自然界没有游离态的硅)
70、工业上制粗硅:SiO2+2C=Si+2CO↑ 高温 (光导纤维、沙子和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
71、硅与氟气的反应:Si+2F2=SiF4
72、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4HF=SiF4+2H2
73、制作黏合剂:Si+2NaOH+H2O=Na2SiO3+2H2↑
74、玻璃与烧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的水溶液称为水玻璃)
75、二氧化硅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SiO2+CaO=CaSiO3 高温
76、刻蚀玻璃:SiO2+4HF=SiF4↑+2H2O
77、工业制玻璃:
CaCO3+SiO2=CaSiO3+CO2↑ 高温
Na2CO3+SiO2=Na2SiO3+CO2↑ 高温
78、金属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点燃
79、铝热反应:2Al+Fe2O3=Al2O3+2Fe高温
(铝粉与氧化铁粉的混合物称为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
80、金属铝与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81、金属铝与碱的反应: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四羟基合铝酸钠)
82、实验室制氢氧化铝:AlCl3+3NH3·H2O=Al(OH)3↓+3NH4Cl(白色沉淀)
83、氢氧化铝溶于强酸中:Al(OH)3+3H+=Al3++3H2O
84、氢氧化铝溶于强碱中:
Al(OH)3+OH-=[Al(OH)4]- (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
85、氧化铝溶于强酸:
Al2O3+6H+=2Al3++3H2O (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86、氧化铝溶于强碱:Al2O3+2OH-+3H2O=2[Al(OH)4]-
87、碱式碳酸铜的制取:2Cu+O2+H2O+CO2=Cu2(OH)2CO3 (绿色)
88、铜与氧气的反应:Cu+O2=2CuO Δ
89、铜与硫粉的反应:2Cu+S=Cu2S Δ
90、4CuO=2Cu2O+O2↑ 高温 (黑色物质变为红色物质)
91、CuSO4·5H2O=CuSO4+5H2O↑ Δ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92、氯化铝与少量的氢氧化钠反应:Al3++3OH-=Al(OH)3↓
93、氯化铝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Al3++4OH-=[Al(OH)4]-
94、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与酸的反应:[Al(OH)4]-+H+=H2O+Al(OH)3↓
95、实验室制取氯气: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Δ (黄绿色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
9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
化学的学习法归纳
方法: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思考,改变某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序》中提到: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放出体等现象的发。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放出体等现象的发的反应是否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法: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法通过观察某事物或某过程中的“异常点”,从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于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常活中,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总是向上的,《序》[实验4]中,盛装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其管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法三:善于对,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对,通过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中物质?其性质是否样?”如,在氢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氢必须“早通迟撤”,酒精灯加热却要“迟到早撤”,这是为什么?能否调换顺序?
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种微粒”,这说分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种微粒。那么,“除了分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产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燥的夏天为何常见现象?”等等。
法六:探求因果,提出问题
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种法。我们知道,元素的结构、性质和途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于是,学习过程中,抓住“果”(物质的性质或途)来探求“因”(物质的结构或性质);或抓住“因”推到事物的“果”。如进氧途的学习时,可以提出“氧为何可以于炼铁、航天和焊?”问题。
法七: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
化学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所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概念的对象范围。如“单质”和“分”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可以表如下:
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种微粒物质化学性质微粒
通过改变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可以提问:(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2)“分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种微粒”。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
高一化学知识点人教版相关文章:
★ 高中最新化学基础精华知识点归纳2021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2021
★ 2021高中化学会考详细基础知识重点梳理
★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综合题考点2021
★ 高中最新详细化学必背知识要点汇总2021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总结范文5篇
★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新课标最新案例
★ 优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最新5篇
★ 2021关于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7篇
大学院校在线查
有疑问就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