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2022淮南最新人口数量统计_淮南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_时事新闻

Ai高考 · 时事热点
2022-09-06
更三高考院校库

淮南2022年最新人口统计如下:2021年末,淮南常住人口304万人,比上年增加0.6千人,增长0.2%。常住人口在安徽省排名第9,是安徽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之一。

一、淮南最新人口数量统计

据《2021年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截至2021年末,淮南市常住人口304万人,比上年增加0.6千人,增长0.2%。常住人口在安徽省排名第九,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之一。在全市常住人口中,188.21万人居住在城镇,占总人口的61.91%;居住在村庄的人口为115.79万人,占总人口的38.09%。其中,男性155.35万人,占总人口的51.10%;女性148.65万人,占总人口的48.90%。0335414岁人口56.33万人,占总人口的18.53%;5-59岁人口182.49万人,占总人口的60.03%;60岁及以上人口65.18万人,占总人口的21.4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52.05万人,占总人口的7.12%。

二、淮南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

截至2020年11月1日,淮南市常住人口3033528人。淮南有34个少数民族,人口8万,居安徽省第二位,占全市总人口的2.1%。全市有4个民族乡,23个民族村,分别占安徽省民族村数量的44.4%和17%。此外,还有4个民族社区。

根据淮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淮南市常住人口为3033528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减少308484人,减少9.23%,年均减少0.96%。全市有1137336户,集体户48742户,人口2871121户,集体户162407户。每户平均人口2.5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0.29人。

各县常住人口(单位:人,%)各县常住人口数[45]重于各县[3]2020-2010 3033528100.00100.00大同区1656715.465.41田家庵区73007824.0717.77谢家集区2215897.309.58八公山区1182213.900常住人口性别比104.12(男女比为100),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1.34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596933人,占19.68%;5-59岁人口1800123人,占59.34%;60岁及以上人口636472人,占20.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496518人,占16.3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3.60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9.7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6.1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6.29个百分点。

三、淮南介绍

夏商时期,淮南市境属“淮夷”之地。西周分封诸侯,市境为州来子国所辖;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灭州来,市境属吴;随着楚国势力的扩张,位于淮河上游的蔡国被迫几度迁都,求救于吴。为便于吴蔡的相互援助,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吴国帮助蔡国迁都于州来,改州来为下蔡。

战国初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市境属楚。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寿春,改寿春为郢,市境成为楚国的京畿之地。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市境淮河以南属九江郡(郡治寿春),凤台县及淮河以北属泗水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获罪伏诛,改封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今寿县)。孝文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获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孝文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都寿春。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获罪自尽,废淮南国,复为九江郡,治寿春。西汉时期,市境先后属淮南国、九江郡所辖,凤台县属沛郡下蔡县。

东汉时期,市境及凤台县均属九江郡所辖,分属寿春县、下蔡县。汉末,袁术据寿春改设淮南郡。入魏仍称淮南郡,治寿春。其后,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为淮南王,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移治合肥新城。其间,市境及凤台县均为淮南郡所辖。西晋初年,淮南郡迁治于寿春,市境为其所辖。永嘉之乱起,淮河流域沦为战乱区,江淮郡县大批废弛,北人南迁。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于湖,市辖境则为侨置的南梁郡。

三国吴国名将周泰是九江下蔡(今安徽淮南凤台)人。

魏晋南北朝期间刘宋、萧齐、萧梁沿袭东晋侨置淮南郡于江南,市境先后有豫州、梁郡等侨置郡县。北魏、北齐、北周、隋时,市境复为淮南郡所辖,凤台县属汝阴郡下蔡县。

唐置淮南道,市境属淮南道寿州所辖,凤台县属河南道颍州下蔡县。五代十国时期淮南道称谓不变,寿州、下蔡先后为吴、南唐所有。

北宋置淮南路,市境属淮南路寿州所辖。熙宁五年(1071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市境属淮南西路寿州所辖,淮河以南属寿春县,淮河以北属下蔡县。后宋金和议达成,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市境淮河以北属金国,淮河以南为宋地。

元代,市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分属寿春、下蔡两县所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怀远县,今市区东部属怀远县所辖。

明代,全境属南直隶凤阳府辖地,分属寿州(包括今凤台县)、怀远县、凤阳。

清代,市全境属江南省凤阳府,安徽省凤阳府。分属寿州、怀远、凤阳所辖。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寿州分置出凤台县,辖故下蔡县地,同城分治。同治三年(1864年)凤台县迁治于下蔡县故地(今城关)。

1949年1月18日,豫皖苏军区第六军分区第十二团解放淮南。 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

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

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

1977年1月,凤台县由阜阳专区划入。

1999年11月,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批准成立。

2006年7月,孔店乡、三和乡、曹庵镇、史院乡、孤堆回族乡、杨公镇、孙庙乡由长丰县分别划入淮南市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

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六安市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

淮南市境在构造单元上属于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南陷褶断带(即华北地台豫淮褶皱带)东部的淮南复向斜。东界为郯庐断裂,西临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邻合肥坳陷,南北为洞山断裂和刘府断裂夹持。区内构造以北西西向构造占主导地位,受后期强烈改造,但总体形态变化不大,复式向斜内次一级褶皱及断裂发育。地质演化历史可分为前震旦纪、震旦纪—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3个阶段,前震旦纪,淮南地壳处于活动阶段;震旦纪—三叠纪属于剧烈运动时期,先后经历了蚌埠、凤阳、皖南、加里东、华西力、印支等运动。其间地壳几度隆起沉降,形成了海陆交互相地层。特别是晚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为煤炭资源的生成提供了良好条件,从而形成了境内大量的煤炭资源。侏罗纪—第四纪,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塑造出了本世纪的地貌特征。

市境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为丘陵,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淮河南岸由东至西隆起不连续的低山丘陵,环山为一斜坡地带,宽约500米~1500米,坡度10°左右,海拔40米~75米;斜坡地带以下交错衔接洪冲积二级阶地,宽500米~2500米,海拔30米~40米,坡度2°左右;舜耕山以北二级阶地以下是淮河冲积一级阶地,宽2500米~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缓;一级阶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滩,宽2000米~3000米,海拔17米~20米,漫滩以下是淮河滨河浅滩。舜耕山以南斜坡以下,东为高塘湖一、二级洪冲积阶地,西为瓦埠湖一、二级洪冲积阶地;中为丘陵岗地。淮河以北平原地区为河间浅洼平原,地势呈西北东南向倾斜,海拔20米~24米,对高差4米~5米。

2022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资讯栏目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热门资讯内容、热点写作素材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