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教授:笃行不怠,热爱满怀——潘懋元先生纪念之三

Ai高考 · 院校信息
2022-12-28
更三高考院校库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出自于《尚书·虞书·大禹谟》,其大意为:人心变化莫测,世间道法和信念微妙深奥,唯有专心致意,精诚恳切,不偏不倚地秉行中正之道,方能治理好国家。而先生说:“儒家将这十六个字作为修身治国的心传。这个思想方法就是提醒人们对待万事万物,不走极端,看事物,不要是就绝对是,非就绝对非。[1]”这十六字儒家修身治国的心传对今天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重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迄今不过40年,成绩斐然,其原因也如同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样:蓄积已久的社会需求,国家明智的改革开放政策,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广大中国人民的智慧勤劳。中国民办教育重建取得丰硕成果的首要因素和前提条件是国家关于民办教育法规政策的开放。

1987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其中提到: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办学的补充,应予以鼓励和支持。1997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但是关于民办高等教育采取了“严格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院校”的提法,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扩招开始,这样的限制已经名存实亡。2003年,全国人大公布《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2016年和2018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两次修正仍然坚持原版中“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不动摇,但是将允许合理回报条款取消,增加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院校分类管理的条款,将比较中庸和模糊的政策改为清晰的区分。

这样的清晰区分在具体执行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民办院校举办者如果选择非营利学校,担心失去对学校的影响与控制,自己多年的投资与付出没有了回报和保障;选择营利性学校,也担心增加学校各类税负,在招生计划分配方面受到歧视,影响学校的招生和生存。截至目前,各省市对于分类管理大多采取了稳妥的方式推进,普遍设置了一个缓冲期。2021年,由国务院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依然坚持了“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近几年政策的变化主要集中于规范校外教育培训行为,强调政府承担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在高等教育领域则保持了较高的政策稳定性。

日前,中央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再次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各省市在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制订具体办法时,一定会不忘重建民办高等教育的初心,不超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尊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平衡好各方的利益,让民办学校创办者不过分纠结,让非营利性学校和营利性学校共同发展,激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我个人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的主要矛盾与问题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爱因斯坦说过:“同一层面的问题,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解决,只有在高于它的层面才能解决。”行文至此,再回顾一下前文中潘先生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八个基本逻辑要点,先生早已用自己的高度与洞见为我们国家提出诚恳的、系统的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他一方面强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大力依靠民间资金”,另一方面他主张“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营利性并不对立”,试图超越这个民办教育领域一直剧烈争议的话题。这正是“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精神的体现。


西安欧亚学院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重建取得辉煌成绩的核心因素是民办高校创办者的创业精神,不能忘记他们多年来付出的艰苦代价。我作为第一代民办高校的创办者,一路走来,有成功的喜悦,更多感受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巨大的身心压力。第一个阶段的挑战是招生营销,重金投资建设校园,高负债运营,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就万劫不复。我本人2008年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如果让我从头开始,我万万不会选择创业办学的道路[2]。第二个挑战和压力是获取办学资质。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开始以后,国家对民办教育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态度,起步早的民办院校顺利获取国家认可的学历颁发资格,从而赢得了市场地位,我是其中的幸运儿。也有许多后来者一步踏不上,就永久失去了机会,学校陷入债务的泥潭,我认识西安不少的举办者因此倾家荡产,身陷囹圄。第三个难关是教学评估。由于民办高校依赖学费生存,起始阶段普遍办学规模很大,师资与图书资料、实验条件一时跟不上,面对2003年左右教育部启动的各类教学评估,各民办高校也是压力巨大,尤其是短时间内要弥补师资等软件的差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不仅是是否通过的问题,还有教育部评估专家在教育厅领导和广大教职工面前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评语,这事关举办者的教育荣誉感与心理底线。2013年,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反馈会上,各位教育部评估专家对学校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我本人当场落泪,哽咽着难以自已。专家的评语对于成熟学校的管理者而言,是一份工作的评价打分,对于民办学校的创办者而言,这是他们十几二十几年创业奋斗的人生意义与价值所在。平静办教育的好日子终于来了,但是,没有过太长时间,第四个难关又来了。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又开始面临自己创办的学校究竟是营利与非营利的心灵拷问与艰难选择。

不久前,一位民办大学董事长也是我多年好友,又和我探讨起分类管理的话题,他说:“我们这些创办者都是人,都是普通人,奋斗这么多年,选择营利性是人之常情。”我赞同他的话,改革开放就是尊重了普通人想过好日子的愿望,明确主张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给了人们创业的自由。我自己当然是普通人,也不想假装高尚。但是,我在厦大教育研究院学习期间,遇到了两位中国高等教育界神一般存在的人物,一位是厦大校主陈嘉庚先生,一位是恩师潘懋元先生。他们的成就和言行一直照耀着我,让我谨慎地审视自己的内心,追问自己最在意的是什么。


厦门大学群贤楼群陈嘉庚像

厦大校主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办教育,至今群贤楼群的奠基石下,还完整保存着陈嘉庚先生筹办厦大的演讲词,其中两句话最令我感动:“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唯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人心耳。夫公益义务,固不待富而后行;如必待富而后行,则一生终无可为之日。[3]”救亡图存,兴国安邦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厦大的宗旨,在这个信念之下,陈嘉庚先生宁可卖大厦,也要办厦大,许多华侨在他的力行和倡导下捐资兴学,影响深远。陈嘉庚先生本可以富足安好地度过一生,不必这样百折不挠维持办学,但这样的话,他只不过是一位普通的华侨富贾,世上再无厦大,更无“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流芳百世。

陈嘉庚先生之于厦大,潘先生之于高等教育,他们都活成了各自领域中不可磨灭的精神符号。先生在1978年就已经担任厦门大学副校长,58岁,管理者该有的待遇,学者该有的荣誉,先生已经应有尽有,本可以安稳退休,颐养天年。但先生的字典里却没有“退休”二字。先生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多个“第一”。先生说:“我一生最欣慰的是,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其他的职业,大多是‘人一走,茶就凉了’,当老师的,茶永远不凉,教师这个职业是最给人幸福感的职业,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我是‘播种者’,又是‘收获者’。学生的成长是我最大的收获。[4]”


教师的职业荣光寄托着先生对教育的深沉厚爱和理想信念。一个人拥有了信念,就有了定力,不拘泥于眼前得失,长久以往,就会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先生是那么幸福、充实和热情,活出了期颐之寿,活出了一生赤子心。

所以,当我面临选择的时候,我首先是为了欧亚未来更好的发展,实现我为学校制订的使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达成学校的愿景: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民办大学。我的选择也是为了自己余生的幸福与快乐,我内心深处想成为陈嘉庚先生和潘懋元先生这样的人。还有一点,我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未来一直怀有信心。


斯人已逝,其志长存。先生就是教育美好与教育信念的化身,伴我笃行不怠,予我热爱满怀!(作者:胡建波)

参考文献

[1]邬大光.潘懋元的“时中”人生[N].光明日报.2020-07-27(11).

[2]胡建波.教育的偏见[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100.

[3]朱永勇.陈嘉庚传:一个生命的伟大抉择与光荣[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

[4]王湘蓉,邢晓凤.一辈子的先生——专访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J].教育家,2018,(08):36-41.

2023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院校信息

更三高考为各位2023年高考生提供2023年西安欧亚学院招生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