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读后感1记得二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沈静老师向大家推荐了一套课外阅读题材书《中国学生最好奇的世界之谜》学习拼音彩图版丛书,内容丰富:有介绍恐龙《恐龙帝国》,有介绍军事的《军事帝国》,有介绍宇宙的《宇宙秘境》,有介绍地球的《狂野地球》,有介绍植物的《植物王国》,还有有介绍人体的《人体谜宫》等等。
通过这些课外教材的阅读,使我了解了地球和宇宙的神秘,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也了解了人体的秘密,丰富了课外生活,拓宽了知识面。其中最感兴趣的是《恐龙帝国》,妈妈带我去南京市古生物博物馆看恐龙化石,真大啊!那么多庞然大物曾经统治地球,后来居然神秘失踪,真有点不可思议。
你想了解更多有趣的世界之谜吗?让我们去阅读去探索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2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
我不仅了解了春天的诗歌,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夏天的诗歌呢!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的惟妙惟肖.荷花刚开始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荷花刚刚开的时候样子.
夜晚来临,月亮也随之出来.让我们来看看诗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吧.《中秋月》、《关山月》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歌.让人感觉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丽.
总之,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国学经典》读后感3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开始教我读《国学启蒙经典》了,《三字经》、《弟子规》一直陪伴着我的成长,净化着我的心灵,启蒙着我的每一步。
爸妈常年在外打工,记得有一次去爸妈那玩,我做错了事,妈妈批评我。我不服气,打电话向爷爷告状,爷爷让我背《弟子规》中有关章节,使我感悟到"父母教,须敬听,------德有伤,饴亲羞"的含义,心也就平静了。
爷爷是个农民,没读多少书,可自打我上学开始,他不管白天干活多苦多累,每到晚饭后,除特殊事情出门外,他总是陪着我读书,辅导我做作业,当我遇到难题时,他总是及时地和我共同探讨、解决,特别是在写作上,是爷爷手把手地把我带到今天。从多少个日日夜夜中让我感悟到“昔孟母,择邻处”的良苦用心。
通过读国学经典,我从小养成了喜欢认字的习惯,每当上街看到有不认得的字时,总会问爷爷,并追问这个字的意思。“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我们正值年少,是人生学知识的最佳时期,不求悬梁刺股,但求“而小生,尚勤学”。
读一本好书,抱一腔志向,我要从“扫一屋”做起,将来能成为祖国作出贡献的有用之才。
《国学经典》读后感4自从上小学起,我就个性爱看书。所以,我读的书十分多,书架也摆满了我的课外书。但是,有一本书让我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忘记,它就是老舍的《经典赏读本》。
它是一本由二十几所名校引领小学生的精读大师名篇,还是一本能提高现代文阅读潜力,有积累美词美句的名书。里面积累了老舍写的20篇名作,有《养花》、《小麻雀》、《落花生》、《猫》……
本书中有一篇散文我令很喜爱,名字叫做《养花》。
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这篇散文写的是老舍先生一生爱花,视花如友,《养花》便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
这本书真是使我一生受用!
《国学经典》读后感5对于正处于紧张学习期的孩子来说,“朝起早, 夜眠迟” 这里最主要的寓意,就是告诉我们时光宝贵,“一寸光阴一寸金”,溜走的时光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当和孩子读到这的时候,家长最好和孩子交流一下:这时间一晃,一天就过去了;再一晃,一年就又过去了。要让孩子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真实寓意,“莫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记得前段时间秦梦迪的英语老师——余老师以短信的形式给我们家长提了个不错的建议。
大概意思就是,若有可能的话,要家长每天早上督促孩子早起片刻读10分钟英语。每天10分钟,我们可以算一算,如果孩子能长期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效果可想而知。当然,前提是要科学安排孩子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是一味的起早贪黑。
《国学经典》读后感6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学习国学经典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
《国学经典》读后感7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
《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国学经典》读后感8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同享读书乐,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以圣贤之道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妈妈常说,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先有德、再有才的人,学习《弟子规》是奠定德行的根基。
“德有伤,贻亲羞”,孝敬父母就不应该做令父母蒙羞的事情,所以我要牢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凡出言,信为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说话做事都要讲诚信,做一个人人信赖与喜爱的人。
“过能改,归于无”,人无完人,发现自己有过失错误,一定要下决心及时改正过来,不断完善自己。
“朝起早,夜眠迟”,作为一名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饱满的精神努力学习。
“有余力,则学文”,品德要力行,文化知识也必须要学,要认真学,才能在德智方面不断提升。
熟读《弟子规》,让圣人的教诲贯穿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国学经典》读后感9这几天,村团支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叫我写一点关于学习国学方面的内容,遂想起年前买有《国学经典》一书,时常也随手翻看,这不正好切合“国学”主题吗?故草草写就几句读后感吧.此书中有比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通过多读、多背,也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其实《国学经典》里面每一页名言上都有详细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多思.
《国学经典》读后感10最近,我读了一本古代儿童启蒙教材——《弟子规》。它是一位生活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普通老师李毓秀写的。这本书的原名叫《训蒙文》,后来又被一位名叫贾存仁的人加以修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弟子规》。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这里告诉我们,我们从小就要讲诚信、讲诚实。“凡出言,信为先”,意思就是,凡是讲话,我们首先就要保证一定要讲真话,要以诚信第一。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的,人们使用的最频繁、最容易表达和沟通的就是语言。若是你的讲话没有真诚和诚意,那么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虚伪和虚假的。
现在,当我们大人和孩子共同读此《弟子规》的时候,当我们教育孩子要讲诚信、讲真话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该认真地反省一下自己?
鉴于时间和篇幅的因素,我就略说这些了。不当之处,望大家斧正!
《国学经典》读后感11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8课—— 《三字经》(节选)。当我读到“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时候,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还没有开始上学,妈妈买回来一个大西瓜。切开它时,里面红壤黑籽,水灵灵的,颜色鲜艳,看着就食欲大增。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没等爸爸妈妈,也没给他们留,就直接的拿起勺子挖着吃。当我吃得所剩无几时,有人从背后轻轻拍了我一下,吓了我一跳,我一转头,原来是爸爸下班回来了。爸爸指着西瓜对我说:“儿子,你就这样一个人吃了?怎么不想想妈妈和我呢?妈妈工作了一天,很辛苦了,还在为咱们做饭,你不心疼吗?你这样做对吗?” 我听了之后,面红耳赤,愧疚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后来,爸爸又给我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从小特别懂事,尊老爱幼,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自己吃小的梨。也是从那时起,爸爸决定让我背《三字经》,而且给我讲述其中的很多典故。今天回忆起来,9岁的我竟然还没有四岁的孔融懂事呢,真是不应该啊!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永远记住这些名言佳句,让它们随时随地鞭策我,让那些不光彩的事情不再发生。
《国学经典》读后感12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丰厚而渊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观看了《国学小名士》以后,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厚的认识与了解。在中国历史中古典诗词是最优美的文字,源源流长沁人心田,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国学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通过《国学小名士》的观看,我学到了许多书本里没有学到的国学知识,了解了历史上许多的名人名句、名人典故、风俗习惯等等。我主要是去学习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本源文化的认同与坚守,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文化,用心去体会,静下心来,你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观看节目后,我想到的是同学们在比赛里各有千秋,就象一场大战以及触发。我在想是怎么样的力量让这些同学们那么优秀,噢,原来是古诗词。之前我们就知道死记硬背,但通过看这个节目之后我知道了我们每背一首古诗都要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理解它们的内涵。我仿佛走进了诗句的意境,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诗句的意思与诗人的写作背景。让我内心变的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的财富。
听了同学们的精彩解读,我打算以后将这份文化之美传播开去。让更多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宣扬国学,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13诵读经典,感受国学之魅力;感悟经典,直抒国学之领悟。近期,在“国学小名士”之风浸润校园之际,我校积极按照泰安市教育局关于书写“小名士”观后感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校内现场习作比赛。周四下午一点半,三十三名参赛队员齐聚多功能厅,端坐整齐,蓄势待发。比赛伊始,教导处姜旭主任就此次比赛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鼓励大家缜密思考,认真书写,争取挺进市级比赛。接着,语文大组组长刘江娜老师宣读比赛的注意事项。随着一声“开始!”选手们有的稍作思考便开始了感悟抒发;有的胸有成竹,奋笔疾书;有的眉头稍皱,掩卷沉思;现场习作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沙沙沙”的写字声回荡在考场上空。本次比赛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遵照“周密、严格、有序”的标准,依照“班内宣传”“班内选拔”“年级统一”的要求,力争让国学的种子植入人心,节目观看的效果深入人心,感悟的效果发自内心。比赛中,监考老师当场宣布比赛序号,依号入座,发放比赛纸张,并严格按照比赛时间进行书写。赛后,由教研组长组成评审小组,采用年级组穿插评比的方式,进行两轮互换的模式,得出平均分。对于存在争议习作,由 ..........
《国学经典》读后感14今天,我向顾梓涵借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谜》,约好了明天上午还,借我一晚上的时间来看这本非常好看的中国少儿必读经典。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又看上了。结果,我被吓得胆颤心寒,因为这本书里写的东西实在是太恐怖了。比如说,有些人为什么长不高?那是因为他们祖祖辈辈的诅咒,生下来的第一个孩子都非常的矮;有些人五年不吃东西,甚至,还有人长达四十年不睡觉呢。这些都仅仅是让我惊讶,而让我感到最恐怖的是,伟大的拿破仑,竟然是被毒死的;伟大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到底是被谁刺杀的呢?要是我以后有一天进行改革,就怕反对改革的人“嘭”的一声把我给灭了。我越看越紧张,然而,好像又有一只无形的手伸向我的心,牵引着我继续看。我觉得又紧张又刺激,好像同时又有一把剑刺向我的内心。一向胆大的我,晚上却紧紧地依靠在妈妈身边。妈妈去洗澡了,我忍着巨怕,继续看着这本书,越看越觉得恐惧,好像书中的法老又复活了,正盯着我呢,他似乎正在施诅咒,要把我变成木乃伊……
这本书,真是让我又是喜欢又是害怕呀。
《国学经典》读后感15读了《孔子学琴》后让我明白了孔子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用心、坚持,而且特别严格要求自己,而我学任何东西都不用心、半途而废。
文章中有几处让我非常感动,如:孔子学琴一连三天,足不出户,手不离琴,师傅备下的酒菜他都顾不上吃,只是匆匆的吞了几口,便又开始学琴了。看了这句话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平时练琴时,很不专心,屁股动来动去,人坐着练琴,可心不知飘到那里。
还有一个地方我也很感动,就是老师要求给孔子教新课,可孔子却说自己只会弹弹而已,拍子还不准,不能学新曲子,又过了几天,老师表扬他拍子很准,可以学新曲子了,可孔子说没有把握曲子的思想感情,还得练几天。我看了更难过了,因为我平时做事情老时没学好就说学好了,弹琴明明过不出的,我说过得出,一点都不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最后没把琴学好,还半途而废呢!
读了《孔子学琴》后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坚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国学经典》读后感】
大学院校在线查
有疑问就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