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为何新高考八省没有沿袭“3+3”模式,反而采取了“3+1+2”模式?
更三高考解答:“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普通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让高中教学更为现实。
新高考改革给学校运行管理带来的一大挑战就是选考科目不同带来的走班教学,走班上课的班级学生流动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教室分配、教师安排、课表制定等问题也凸显出来,都需要妥善解决。
可以把“3+1+2”模式,理解为“3+X”到“3+3”模式的中间版。一步到“3+3”模式,对高中办学条件要求太高,而“3+1+2”模式更现实一些。
此外,高考综合改革在动态中调整还体现在对等级赋分制度的完善上。此前,在上海和浙江试点过程中发现,由于物理思维的独特性,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因此选考物理的学生数量大幅度减少,造成物理考生的相对赋分要低于其实考分所代表的水平,获得高分更加困难,致使学生选择物理的意愿更加降低。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浙江和上海相继出台了调整方案,对选考科目建立保障机制,根据当年考生数量划定一个保障基数,当参加某一选考科目考试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则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从而避免“考分高、相对赋分却低”的现象出现。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更三高考(微信公众号:gengsan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大学院校在线查
有疑问就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