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或将降至不到600万,怎么回事?
204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或将降至不到600万,怎么回事?一起看看吧!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204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或将降至不到600万,希望大家喜欢!
204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或将降至不到600万
继前不久多地小学发出“学位预警”后,近期部分幼儿园招生荒也登上微博热搜。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近11年高考报名人数和同年出生人口发现:从2012年到2022年,每年报名高考的人数稳定在1000万上下,不过出生人口在11年里下滑了1017万。从2021年开始,同年出生人口和高考报名人数已形成“逆差”,到2022年,二者“逆差”翻了13.8倍。
据数据推算,按照当前普职率和大学本科招录比,到204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或将降至不到600万,其中本科生或仅200余万。这一生源数量或将远小于大学的招生需求。
小学学位预警与幼儿园“招生荒”同步上演
“全面二孩”政策后,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迎来了小高峰,这两年新生儿数量都超过了1700万人,尤其2016年新增人口更是达到了1883万人。进入到2018年,“二孩政策”影响回落,当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其后出生人口数量走低。
生育人口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生源的走向。按照6岁的入学门槛,2016年、2017年出生的孩子眼下进入正是入读小学的时段,集中出现的入学青少年,让广州、大连、长春等多个大中城市发出了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入学的“学位预警”。
在近期出现小学入学难的同时,一些幼儿园又出现“招生荒”。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56万,自1950年来首次低于1000万。相比于2016年的新生儿“小高峰”,去年新生儿数量减少了927万。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6年来的出生人口发现,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数为1523万,到2019年回落至1465万,此后3年分别又降至1200万、1062万和956万。而这一批新出生人口,正是当下幼儿园招生的主力军。
近1年内,高考报名数与
同年出生人数“逆差”翻13.8倍
相比于已经表现出的基础教育影响,人口变动对高等教育的辐射同样让人关注。
眼下,我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红星新闻记者梳理近11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发现,这11年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稳定在1000万上下,与此同时出生人口在这11年里下滑了1017万。自2021年开始,高考报名人数就开始低于同年出生人数。
记者统计发现,从2012年到2022年,其中2012年高考人数和出生人数差最大,二者缺口达到1058万(出生1973万,高考报名915万)。此后两项数据的差距逐步变小,但多维持在800万左右。
自2018年开始,同年的高考报名数和出生人口数比例开始大幅缩小,彼时两者差距缩至548万(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高考报名数975万);到2019年缩至434万;2020年缩至129万。
2021年开始,出生人口数量开始低于同年高考报名人数,当年高考报名1078万,出生人数1062万,二者“逆差”达到16万;到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升至1193万,出生人数却降至956万,逆差进一步提高到237万。换言之,一年内高考报名人数和出生人口数的“逆差”,翻了13.8倍。
一位人口专家表示,从人口发展的角度来说,人口无论是减少还是增加,最好是平稳进行、缓慢变化,这样才能让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平稳过度,对教育布局不产生太大冲击。
按当前招录比或难覆盖高校招生需求
以2022年出生人口基数(956万)计算,假设均完成了初中教育,按照当前初三毕业生参加中考升学的“普职比”(2022年普职比约为6:4)即其中60%参加高考,那么2022年的新生儿中,也将只有不到600万左右的学生在2040年参加高考。
按照教育部此前公布的2021年全国高考的本科录取率41.63%的比例推算,到2040年参加高考的这600余万名考生中,能考上本科的学生仅有约249万余人。即便是按照去年甘肃省的最高录取率60%计算,2022年出生的大学本科学子规模也仅365万左右。
据教育部去年9月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8所(含独立学院164所),比上年减少11所。以365万余名的生源规模,在当前的招录比例之下,或将难以覆盖高校的招生所需。
“从当下的幼儿园,到未来的中小学,乃至高等学校,都将面临生源短缺的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按照当前的人口数量发展趋势,如果继续执行当前的招录政策,那么高校将面临生源不足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此前也撰文分析,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八次全国人口普查之间的十年,将会经历由于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占比下降,导致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数量减少的过程。在青年人口转型过程中,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的招生生源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上述人口专家指出,985大学扩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学校,“有一些院校在未来缩减甚至消失是正常的,最终大浪淘沙,高质量的留下,低质量的淘汰。”
专家称低效能学府面临关停压力
在储朝晖看来,在“生源蛋糕”缩小的背景下,未来谁会面临办学阻力甚至“关门”,至今并不能简单下定论。但从趋势来说,其中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效能低下,办学质量较差的学校,更大概率会首先陷入“生源危机”。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也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指出,不同类型的高校受出生人口下滑的影响差异很大。好的大学招生没问题,未来招生生源受影响较大的高校是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即便未来参加高考的人数会较当下锐减,有部分学校面临关停压力,但也不会出现‘考大学无竞争,人人上大学’的局面。”超朝晖同时分析指出,一方面并非每个人都有上大学的意愿:“有的人会主动选择职校等或提前就业。”
另一方面,储朝晖表示,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何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竞争激烈。“未来高等教育普及率提升会是必然趋势,愿意上大学群体的机会会提高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的减弱,好的大学依旧会是白热化竞争。”储朝晖说。
在国际上,低生育率下“高考难”的情况并不罕见。以韩国为例,根据韩国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韩国2022年出生人口比前一年减少4.4%,创韩国有相关记录以来新低。相较于中国,韩国更早进入低生育境遇,但韩国优质教育的考学竞争依旧白热化。数据显示,韩国本科录取率约为50%,但其中仅2%的学生能进入韩国顶尖院校。而在储朝晖看来,中国未来顶尖学府的竞争压力也同样不会消失。
因此储朝晖看来,无论任何阶段,高校的办学生命力与教育教学质量直接挂钩。所以高校未来的办学思想,不应该在增加重复科目、专业、学院等扩招方向上下功夫,应当极力减少求大求全的专业设定,而是锚定一个或多个办学特色项目,做好分层教育、特色教育,提供社会需求的运用型教育。
高考前吃什么最有营养
高考前饮食的原则要顺口、卫生。多吃牛奶、鸡蛋、豆制品、鱼类,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吃些羊肉、牛肉也有助于增加营养,但要适量,特别注意的是肥肉要少吃或最好不吃。
为了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有条件的话,应保证高考前考生每天1斤的水果和蔬菜量,这些食品在选择上要保证新鲜的,有颜色的。同时,洋白菜、西红柿、柿子椒、菠菜、胡萝卜等蔬菜也可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在水果方面,草莓、猕猴桃、西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蔬菜最好的是凉拌,这样可减少油的摄入量。
煎炸的食物因其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要少吃。总之,高考前考生平时的饮食习惯不要改变,可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改动,但不要做太大的调整。
高三学生一般吃以下食物或者药物补脑抗疲劳效果好:
1、食物:高考前一般可以吃一些核桃来进行补脑抗疲劳。核桃当中含有一些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这种人体所需的脂肪酸,能够很好地补充大脑能量,起到抗疲劳的作用。
同时高考前也可以适当去补充一些DHA和EPA丰富的食物,比如深海鱼油和深海鱼、虾等,通过DHA和EPA的补充,能够很好地调节大脑代谢,进而也能够起到很好的补脑抗疲劳效果。
2、药物:高考前由于每天用脑比较多,因此大脑细胞长时间得不到休息,从而使脑部营养和能量消耗过多,会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此时,高考前一般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一些药物进行补脑、抗疲劳,常用的药物有安神补脑液、养血清脑颗粒、健脑丸、脑蛋白水解片等。
高考前饮食注意事项
首先,高考前一日三餐要保证。足量主食、丰富的蛋白质食物以及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关键在于营养均衡、清淡。此外,还可以少吃多餐,在早中晚三餐的基础上增加课间餐和夜宵。
早餐要以清淡为主,米饭、面包等淀粉类主食不仅要够量,还应该添些粗粮来平稳血糖,再添加蛋白含量高的食品,比如牛奶、鸡蛋,再加点草莓、番茄等水果或蔬菜。
午餐要相对丰盛些,量要足一点。
晚餐则应以谷类食物和蔬菜为主,要清淡些、量相对少一点。夜宵要准备容易消化吸收、清淡的食物,可在晚上8时~l0时加餐。
高考生饮食要注意什么
饮食要新鲜
夏天剩饭剩菜很容易变质,所以我们要尽量吃新鲜的食物,避免吃变质的食物以免引起食物中毒。要保证饮食的新鲜和卫生。
饮食要荤素搭配
荤素的搭配比单一的饮食更有营养,也更利于吸收。
要多喝水
在夏季,我们的身体水分流失比较严重,补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高考备考的时候每天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千万不要以饮料代替,充足的水分可以保证我们的血液循环畅通,这样大脑在工作的时候才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在高考的时候,我们可以适量的喝一些茶或咖啡,使我们的精神更加振奋,但是不要过量,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高考饮食吃哪些食物好
1、香蕉
香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能促进生长,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还可以促进食欲、助消化,保护神经系统;欧洲人因为它能解除忧郁而称它为“快乐水果”。
2、牛奶
高考前一定要养成睡前喝一杯牛奶的好习惯,这样更有益于补充钙质和氨基酸,可让身体达到一个的状态去应对高考。牛奶这种营养品近乎完美,它富含蛋白质、钙,以及大脑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所含的钙最容易被人体吸收,这是脑代谢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3、小米粥
简单易制,健胃消食,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不可多得的食物。
4、鸡蛋
鸡蛋自古就是有名的健脑食品,由其是里面的蛋黄更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对促进记忆具有很大的帮助。国外研究说明,每天吃1、2只鸡蛋就可以向机体供给足够的胆碱,对保护大脑,提高记忆力大有好处。
5、鱼类
鱼肉脂肪中含有对神经具备保护作用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健脑。吃鱼还有助于加强神经细胞的活动,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6、猕猴桃
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镁,低钠、高钾,同时还是很好的膳食纤维来源,营养密度较高。
大学院校在线查
有疑问就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