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干货|高考地理中大气环境及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汇总

微高考 · 2024高考综合
2023-12-03
更三高考院校库

干货|高考地理中大气环境及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汇总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干货|高考地理中大气环境及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汇总

2、大气的垂直分布

干货|高考地理中大气环境及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汇总

3、逆温现象

(1)含义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2)成因

①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②空气平流: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一般来说,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③空气下沉:常发生在山地,又称为地形逆温。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④锋面因素: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会出现逆温。

(3)影响

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所以逆温现象产生后,会形成大雾天气,加重空气污染。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的热力状况

干货|高考地理中大气环境及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汇总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1)纬度:一是影响到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从而直接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强弱,同时导致太阳辐射通过大气路程的长短产生差异,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强弱之分,从而间接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强弱。二是影响到白昼的长短,从而影响到日照时间长短导致太阳辐射的多少。

(2)天气:天气晴朗或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3)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路程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三、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

干货|高考地理中大气环境及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汇总

(2)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干货|高考地理中大气环境及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汇总

2、大气的水平运动

干货|高考地理中大气环境及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汇总

高考地理中的大气受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能量传递与平衡系统。通过了解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中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了解高考地理中的大气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

1.吸收

当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平流层中的臭氧会吸收太阳辐射中的部分紫外线,而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会吸收太阳辐射中的部分红外线。由于这两部分不是太阳辐射能力最主要的部分。所以,吸收的量极其有限,不足以使大气明显增温。

2.反射

当阴天,云层较厚时,我们首先会感受到天变暗了。这是由于云层会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

3.散射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他是有条件限制的;一是在真空中,另一就是在均匀介质中。而我们的大气不是均匀介质。大气中有微小的颗粒物,导致了散射发生。而蓝紫光比较容易被散射。因此,我们的天空呈现蓝色。

清晨时,太阳的角度很低,太阳光接近水平射入大气层,此时光线穿过大气层厚度比较长,红光就会发生反射,使天空变成橙红色。

随着太阳的角度越来越高,阳光垂直或稍有斜角的射入大气层,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红光会被散射,而蓝光大部分都被散射到了整个天空。

干货|高考地理中大气环境及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汇总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在向外辐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射向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叫大气逆辐射。

保温作用的强弱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有关。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原理应用

干货|高考地理中大气环境及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汇总

1.“高处不胜寒”是如何形成的?

(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越是靠近地面,大气接受到地面的热量辐射越多,所以温度越高。而越远离地面,大气接收到地面的热量辐射少。

(2)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从而导致其储热能力也比较差,最终导致其温度也比较低。

2.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的原因。

干货|高考地理中大气环境及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汇总

(1)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没有大气。

(2)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月面急剧增温。

(3)夜晚,月面辐射没有被大气吸收,无大气逆辐射补偿月面,月面温度急剧下降。因此,昼夜温度变化剧烈。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里: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晴朗的夜里。

(2)利用烟雾防霜: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3)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温室的玻璃顶和玻璃窗,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室内地面温度增高,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中。人们把玻璃温室的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4)干早半干早地区果园(如地中海沿岸葡萄园)里铺设鹅卵石的原理:白天鹅卵石吸热快,近地面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晚鹅卵石放热快,气温迅速降低,葡萄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

(5)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6)农业覆盖技术

①共同点:保湿、减轻次生盐碱化,减少地表侵蚀,保肥,调节地温(覆膜、覆沙增温,覆草冬季保温夏季降温)。

②不同点:

覆膜:黑膜抑制杂草生长,遮光降温,白膜反光增加作物底部光照。覆沙:增加昼夜温差。

覆草:增加有机质、抑制杂草生长,易发病虫害。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干货|高考地理中大气环境及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汇总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数据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2023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2024高考综合

更三高考为各位2024高考生整理汇总了2024高考信息汇总专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