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2024高考备考:精选5道模拟作文题,这样的高分范本才能在考场中脱颖而出

微高考 · 2024高考综合
2023-11-19
更三高考院校库

01

2024高考备考:精选5道模拟作文题,这样的高分范本才能在考场中脱颖而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两个方向:出与回。

出,是出门,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先前的“门”……出是出发,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是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有所收获。

回,是回家,回地域空间上的家,回心理感情中的“家”……

你对人生的“出”和“回”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范文

追逐梦想出发,找寻初心回家

有人说,人生有两个方向:出和回。就像山涧溪流为了奔向大海,不惜穿过平原深谷;就像大海勇于乘烈日之车,毅然洒向人间万处;一滴水,以出和回的形式,完成自我的升华,获得了热烈与平静的共舞。和我们一样,时时追逐梦想出发,不忘找寻初心回家。

出,是出门,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先前的“门”……这些门里门外的跨越,逐渐在我们人生的画布上着墨上色。

走出家门,离开爱护我们的父母;离开校门,与关爱我们的老师、温暖的同学挥手告别;工作之后,为了心中的一种想往,离开熟悉的舒适区,奔赴另一片沃野或荒原。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有些门我们必须跨越;无论我们是否准备好,门外的世界已经在眼前。如果必须出门,不能在门里登高沉潜、静听心曲、蓄积力量,怎能不惧到门外实践磨砺、追逐发现、搏击风浪?

出,更应是出发,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是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有所收获。而人生,会在这种主动的出发中升华。

一代才女叶嘉莹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古诗词,为此她不惜放弃国外更优厚的待遇,回到南开大学,最终收获的是孜孜学子的热切、古诗词吟诵的不绝回音和中国古诗词文化的当代传承;郭晶晶选择了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为此她放弃了参加下一届奥运会的机会,最终收获的是如今以另一种光芒四射的身份活跃在自己人生的舞台。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谁的一生不会经历选择呢?为了梦想出发,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是勇气,是智慧,是舍弃,是我们人生成长的重要一课。

出门,出发,也不能忘了回“家”,回地域空间上的家,回心理感情中的“家”。回家,除了获得休憩与安慰,更意味着拨开迷雾云团,找寻初心和自我。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从东土大唐出发,为了取得真经,途中历经磨难、各种诱惑,最终唐僧不忘初心,完成使命。纪伯伦在诗歌《先知》中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樊锦诗不忘初心,坚守大漠,一生献身敦煌文化;机长刘传健不忘初心,在客机遭遇事故时,凭着责任与毅力挽救了一机人的生命;不忘回“家”,想想自己为什么出发,我们的心才能更安定、更坚强。

人生,需要“出”去,也需要“回”来。追逐梦想出发,找寻初心回家,在不断的出与回之间,收获人生的绿树繁荫、一路繁花。

0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在意他人的看法,关注外界的评论,沉迷冗杂的信息。日积月累之下,渐渐地把自己的一生,从一条康庄大道,走成狭窄隧道。拥有屏蔽力,才是现代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范文

屏蔽力——现代生活的必备能力

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被各种信息、评论和观点所打扰。这种现象,犹如孔子所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久而久之,我们原本宽广的人生道路,可能会被这些外来的干扰所挤压,最后变成一条狭窄的隧道。然而,拥有屏蔽力,即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成为现代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屏蔽力的有无,决定了我们在面对世界时的态度。那些沉迷于他人看法、外界评论和冗杂信息的人,往往会迷失自我,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如同明清小说《聊斋志异》中的讽刺故事“崂山道士”,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诱惑时,最终走向了自我迷失的境地。而拥有屏蔽力的人,则如同那道士之妻,对世事保持着清醒的认知,知道“一切皆空,唯业随身”。

屏蔽力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古人云:“宁静致远。”只有心境宁静,才能不为外物所动,不被环境所诱,坚守自我,明确前行的方向。屏蔽力的另一方面作用,还在于帮助我们筛选信息,过滤掉冗杂无用的信息,留住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信息。如同《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信息的海洋中,我们应有选择地吸收,以利于我们的飞翔。

屏蔽力的养成,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只有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需求,明白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好地抵抗外界的干扰。这恰如古人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深入了解自己,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正确的位置,避免被外界的声音所淹没。

屏蔽力的价值,还在于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我们能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时,就能更清晰地听到他人的声音,理解他人的需求。从而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理解,避免误会与冲突。如《论语·公冶长》所言:“听其言而观其行。”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倾听他人的言语,观察他们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需求。

屏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例如,减少对社交媒体的依赖,避免参与无意义的争论,或是选择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关闭手机等。这既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生活质量,又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正如《大学》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逐步实现屏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屏蔽力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它能帮助我们抵抗外界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筛选有用的信息,提高自我认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让我们努力培养屏蔽力,使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吧!

0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孟子·公孙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其意为“行仁之人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而后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要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躬自问罢了。”

《中庸》:“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其意为“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范文

学会反求诸己

孟子说:“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听后思之甚多,“不怨胜己”已足见其宽广胸怀,然“反求诸己”更见其可贵之处。

何谓“反求诸己”?在我看来,反求诸己是对自己的深刻反省,彻底反思。是面对失败后的理性总结;是遭遇挫折时的清醒思考;是堕入低谷时的沉着反省。这便是反求诸己的可贵之处,纵然失败也不抱怨,即使受挫也不气馁,而是用理智的自省为下一次的成功蓄势。

“反求诸己”帮你擦亮双眼,审清时事。历史洪流奔腾不息,一些人随着岁月而沉淀被人遗忘,而那些懂得反求诸己的人则会永远在人们心中激荡起片片涟漪。在那个闭塞的年代里,人们会说是洋人的坚船利炮太威猛,是洋人的欲望促使他们的铁骑踏破了我们的大门。一批兴起的洋务派惶惶然开始学起那些洋枪洋炮,自认为只要大清王朝配上这坚船利炮便又可做起天朝上国的美梦。而维新派是善于自省的,他们看到了是中国腐朽不堪的旧体制让国家一败再败,是清王朝破败黑暗的统治让国家再难翻身,他们反求诸己,看清晚清真正形势,再维护那个封建旧体迟早亡族亡国,一个焕发新机的新体才是我们真正之需要。是的,是“反求诸己”擦亮了维新派的双眼,助他们看清时事,为中国引航。

反之,若不能反求诸己,等待你的将是无边的沉沦与黑暗。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总是不停更迭?为什么一个王朝不会永存千秋万代?我给自己的答案是:总有一些君王不能反求诸己,以致列宗难保,国家倾荡。自远至殷商的纣王再到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无论魏晋抑或宋元,我想皆出此理。不能反求诸己,就意味着你在一步一步的后退,直至堕入深渊,无可挽回。

而生活中的我们是否做到了反求诸己呢?当身边的同学后来居上,你是否只是暗暗慨叹而忘记了问问自己的不足;当你被老师批评,你是否只是在背后偷偷不服气而忘记了问问自己的缺失。我们总要在这样的一次次自省中才会成长,所以,勿忘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是路,将我们引向更好的自己;反求诸己是剑,斩断我们身上拦路的缺陷。所以,执此剑,上此路,从此反求诸己,做更好的自己。

0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故宫博物院门票网络预约,放票即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预约门票日均点击量超过60万;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一个多月吸引观众逾40万人次……这是当下博物馆热最真实的写照。

博物馆热,与其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寻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范文

博物馆热:文化寻根与民族复兴

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正见证着一场全球范围的文化回归,尤其在中国的博物馆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博物馆热”正悄然兴起。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场“博物馆热”的现象。在故宫博物院,网络预约一开放,票即被抢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预约门票日均点击量超过六十万;成都博物馆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一个多月就吸引了逾四十万人次参观。这种热度体现了民众对于文化的追寻与热爱,更是一种文化寻根的体现。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不仅仅是一个物的储藏室,更是一个民族记忆的索引和文化的繁衍地。这里保存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艺术,我们的信仰。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人们需要一个寻找自我、感受文化、理解历史的地方,博物馆正是这样一个可供人们精神寄托的场所。

这场“博物馆热”背后,更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当我们走进博物馆,我们不仅在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更在寻找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不仅是一种对过去的回望,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

同时,“博物馆热”也引发了我们对文旅融合的深度思考。如何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如何让博物馆成为旅游的新热点,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只有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才能使“博物馆热”持续下去,并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此外,“博物馆热”也要求我们提高文博工作的专业性和公众参与性。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文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训,提高博物馆的陈列水平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鼓励公众参与到博物馆的工作中来,比如志愿者活动、观众互动等,使博物馆成为一个真正与公众互动、交流的文化平台。

最后,“博物馆热”还引发了我们对民族复兴的思考。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发展。博物馆作为文化的载体,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博物馆热”也是一场民族复兴的行动。

总结来说,“博物馆热”是文化寻根和民族复兴的体现,也是我们国家步入新时代、新发展的重要标志。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积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个文化资源宝库,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国民素质和民族自信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入研究和解决“博物馆热”背后出现的各种问题,使这个现象成为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和发展的持久动力。

0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片森林,树木与小草相伴生长,树木高大挺拔,花草繁茂翠绿,一日,小草向树木告别:“我已被选中去城里服务于那里的人们,公园草坪、足球场、广场绿地,都会有我的身影。”树木听到后很羡慕,也很不解:“我比你高大有型,为什么不能替代你呢?”小草说:“也许适合你的领域还没有来垂青你。”树木听了之后,伤感不已。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写作范文

顺应天性,各美其美

庄子曾云:“河伯观海,始知己之所得以荣者,曾泰山之未能以一粟裹也。”诚然,人人皆有长短,亦无物可以尽其能,唯有找到顺应自然规律的自我节奏,方能在生命的交响曲中谱写和谐的乐章。

树木与小草的对话,亦可作为我们人生旅程的镜鉴。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往容易被外在的种种诱惑和自身的欲望所牵引,而遗忘了自我内心的真正需求。如那渴望踏入城市的树木,虽然城市生活的繁华令人神往,然而适合自己的土壤还未曾垂青。我们在盲目追求中迷失了自我,在矛盾与挣扎中失去了方向。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方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如古人所云:“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就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如孔子所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生命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短暂的得失,而在于是否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每个人都应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顺应自己的天性。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命运不是我们能够预料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我们在寻找自己的道路时,不应被外在的繁华所迷惑,也不应被自身的欲望所牵引。而应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方向。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正如古语所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无需羡慕他人,无需焦虑和迷茫。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和价值。如诗人白居易所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就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顺应天性,各美其美。树木无需羡慕小草的灵动与活泼,小草亦无需仰慕树木的高大与挺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和阳光,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只有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实现自我。”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演员。我们无需在他人的舞台上迷失自己,也无需在短暂的得失中焦虑不安。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和角色,就能在生命的交响曲中奏响最美的乐章。正如古语所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当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和角色时,便能感受到生命的满足和喜悦。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数据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2023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2024高考综合

更三高考为各位2024高考生整理汇总了2024高考信息汇总专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