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大全(16篇)

微高考 · 范文大全
2024-03-23
更三高考院校库

想要做出与众不同的创作,我们需要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特别之处。总结是一种思维整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把零散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归类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小编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您提供一点灵感。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一

“舞蹈教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受教育者掌握舞蹈知识与技巧、提高舞蹈修养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传授舞蹈理论与技能来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及加速舞蹈文化得到普及的重要手段。

舞蹈教学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艺术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为达到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舞蹈的目的,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舞蹈教学具备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其能够充分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最终产生对艺术的兴趣,为今后的艺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最终让艺术学习成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二)舞蹈教学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艺术教育对人的道德情操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同样,舞蹈教学在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形式上也都具备此功能。首先,舞蹈教学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并配上复合意境的音乐来塑造出各种舞蹈形象,让学生在学习、训练及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善的一面。其次,舞蹈教学一般在学习、训练、排练及表演上都是严格进行的,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及坚韧的意志品质的养成。因此,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大大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三)舞蹈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我们知道,舞蹈教学是集教学、训练、排练及表演等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体动作及形态练习的课程,基本功的训练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基本功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等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美的体型。另外,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通过带有强度的身体锻炼,能够促进学生身体上肢及下肢力量的增强。由此可见,舞蹈教学是具备提高身体素质功能的。

(四)舞蹈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与理解,并培养艺术表现力及创造力的教育形式。同样,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教学在此方面也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舞蹈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优美的动作姿态,并配上音乐旋律,塑造了优美的舞蹈形象,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这也就是所谓的美育教育。经过长时间的美育教育,学生的形体美和内心美就会逐渐达到统一,从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

(五)舞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舞蹈教学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指导学生针对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索与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及自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不断地保持积极学习的状态,学生才能越学越轻松,教师才能越教越轻松。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优秀的舞蹈苗子。

(六)舞蹈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舞蹈教学的内容一般会富有丰富的情感及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在舞蹈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创设愉悦、合理的教学氛围,适时引导学生多探索,鼓励学生多思考,灵活采用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相结合,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提高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的完善性,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艺术人才。

总之,艺术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能将知识与技能巧妙地融入到学生体验艺术的美妙中,同时,舞蹈教学的关键是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完善自己的审美意识,激发出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为了使舞蹈教学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更出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革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二

由于网上教学资源多且杂,学生不容易分辨哪些资源对学习最有用,如果课程辅导教师不能对学生网上资源的学习及时进行引导,学生就会知难而退,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步丧失。因此,导学很重要。首先,自己抓住学生学习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网上资源的学习。为了弥补面授辅导课时有限,学生学习时间紧张,但是学生完全自学又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因此就必须在大纲里提炼学生学习主线中的主要知识点,有重点有目的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网上教学资源。比如,电大在线的视频课程、课程章节的学习指导或者复习题,往届试题资源库、作业讲评、课程章节学习等要点。另外,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网上教学平台中的“课程讨论区”的使用。要求学生参与“课程讨论区”的网上教学活动,这是吸引学生重视网络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里可以进行实时也可以进行非实时的讨论和答疑,其灵活性是其它教学手段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网上发布的辅导、练习、ip课件,都是教师按照重难点知识制作的.,但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网上答疑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补足手段,能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适应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网上答疑活动,把它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手段来实施。课程辅导教师的导学工作,能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网上获取最有效的学习资源,这也是提高电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教电大开放教育网络教学策略的思考河北省卢龙县电大进校吕翠玲给人已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归纳要点、提出难点,如何发现问题等。我们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参加辅导和讨论,要求每个学生在每门课的“课程讨论区”至少提4个问题,并且最晚在两个工作日内给予释疑解惑,在面授时重点指点迷津,授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辅导《保险学概论》,首先,参考中央电大、省电大的有关资料,制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一体化实施方案,挂在网上,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对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个全局的了解和局部的把握,带着目标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在面授答疑时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提炼、整理学习内容,并及时消化、吸收成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再次,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案例学习方法,加深对课程中涉及实例的理解。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将文字教材提供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学习中,在平时的工作中收集整理来自教学一线的信息或资料,将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分解设计,使其各个部分都具有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能学到知识的实质是不断具备并完善“会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所学知识,丰富自己认知智囊,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有效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专制体系,学生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给学生提供了满足需要的机会,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激发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多边互动,培养了学生团体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强调了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把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切合网络学习者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这里的交流除了师生交流外,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和相互学习。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助学模式是学习小组,为此,我把地域相近或同一单位、同一系统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活动来实现同学之间的交互,获得信息反馈。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另外我还指导学生通过答疑电话、bbs、电子信箱等手段,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开阔认知视野,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生的网上学习,如果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很难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此,作为课程教师,我努力做到有管理、有督促、有检查。为了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监控,我们日常及时督促学生登陆电大学习平台,完成在线测试题、离线作业和论坛发贴量等,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让学生形成网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将网上学习与讨论变成电大开放教育的主要学习形式。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三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课程实施的形式和内容问题:自主学习变成自流学习;庸俗化的启发式教学等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有着现实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中最关键的改变,就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和合作机制的建立。笔者经过观察与反思,发现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中,存在一些课程实施的形式和内容问题,值得探讨。

传统的被动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实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削弱。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离开学生的自主建构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因此,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但是,自主并不意味着自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是把什么都还给学生,放手不管。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既没有指导、提示与要求,也没有检查与反馈,学生喜欢怎样学就怎样学,喜欢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表面上看学生获得了自己的权利,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完全变成了自流式的学习。

教师在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完成高中的教育教学任务,达成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就应该认真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启发诱导的作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引导启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启发应该有一个最佳切入点。

在学生感到最困惑的时间,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进行启发,才会收到好的效果。目前,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有时被庸俗化成为问答式教学,常把问答当对话。“知不知道”、“对不对”、“是不是”等比较肤浅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样的问答式教学,难以展示给学生真实、深刻的问题情境,实际还是教师在灌输知识,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教学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相应的发挥,因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讨论、交流、实验等形式的活动必不可少,通过这些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由原来的“我讲你听”、“我写你抄”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一种自主学习,但是如果活动设计不恰当,目的性不明确,就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这种活动与动脑脱节,目的性差,缺乏体验与反思,是一种无效的活动。

真正的有效活动应该是围绕一个有效问题展开的,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争辩这样的活动,发现新知识与方法,完善认知结构,学生的学习体验才是丰富的,相反,缺少体验的活动只是画蛇添足,降低课堂教学的品位。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赫洛克所做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动机水平,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相符合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把握好表扬的度,不管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只要回答正确就给予表扬,即使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偏差,也不予以纠正,反而称赞为有创新意识。“你真棒”、“真聪明”这样的赞誉之词不绝于耳,造成了表扬与鼓励的滥用和贬值。其实,高中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如果答对了简单的问题,教师给予表扬,反而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低,只能回答这样简单的问题。因此,应在学生解决了相对于其认知水平较困难的问题时给予表扬,才能真正起到增强自信,激发动机的作用。否则,鼓励鼓励在鼓励,只能造成两个极端,一是使学生逐步丧失自信心与学习动机,另一种结果是使学生盲目自大,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终不能成大器。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有些课堂上,探究性学习被泛化了,不论学科知识是否符合学生的探究水平,都使用学生发现、探究的方式去组织教学,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用于学生探究,那些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花时间去探究,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很快就能掌握,而那些能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的意义才是有益的。

现在强调探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接受学习,只是过去忽视了探究性学习,今天找回它应有的地位而已。因此,要学会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两条腿走路。

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交给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的时间也没有保证,有的小组成员还没有进入状态,教师就结束小组讨论,而且缺乏平等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以少数优秀学生的意见取代了小组意见,多数学习差一些的学生成为陪衬,他们的意见被忽略。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名无实,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要想使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积极的效果,就应解决好三个问题:。

(1)要交给小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并保证有足够时间展开研究与讨论;。

(2)组建优秀学生与后进生合理搭配的异质学习小组;。

(3)教师应是小组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新课标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并不是全盘否定。如果不能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只是根据一些新名词、新提法,就盲目地模仿,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是可怕的,毕竟学生的中学学习经历只有一次。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不能流与形式,而应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坚持质量标准。

[1]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叶澜.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xx,(8).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四

本文简述了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以来作者多年美术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从培养开拓精神的创新教学,再到让学生会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无不“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很多年来大家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理解也愈见深刻,各门学科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也在这个大熔炉下得到了许多锤炼,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对于它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素质教育下美术教学应提倡创新教学。

这里的“创新教学”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教学的思想和观念;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孩子画苹果的事,由于教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拿着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篮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日本和美国的孩子每个人画得都不一样。这则故事给我触动很大,作为教师更应该学会向孩子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日本、美国教师的教法,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观察、分析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多角度、多观察现实生活,多思考,多动手,使动眼、动脑、动手协调发展,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

其次,在美术教学中构筑学生较高的艺术修养。

现实中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是艺术家,但基本的艺术修养却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它对激发学生审美心理、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就如何培养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教授美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些基本理论的学习是我们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艺术修养的开始。

二是培养学生欣赏的能力。

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去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指导他们会“看”作品,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动手欲望,创造机会提供动手的环境,指导其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四是美术教学要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教学更多地与非本民族文化、历史、生活的对比。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素质教育之目的。

第三,坚持素质教育,美术教学应坚持包容并蓄、多重评价的原则。

在美术教学上,如统一、协调、对比等原则都不是绝对的,太统一了就很难分清主次,太协调了就不会出现强烈的对比,重要的是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到底如何把握?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又如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只看到“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它们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其中闪光的东西,不要一棍子打死。

第四,实施素质教育,美术教学要始终贯穿以美育人、“德艺双修”。

中国的艺术教育自古以来讲究“德艺双修”,好的画家、书法家在学艺的同时总不忘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正“品”自高。大家都知道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在日本入侵北平之时,侵略者慕其名前去索画,他义正言辞,拒不给侵略者画,不惧怕他们的威胁,这一切如果没有强烈的民族气节这一“品”,恐怕也做不到其作品备受后世推崇之“高”。教师在教学生学习齐白石的绘画技巧时,一定要介绍学习他的高尚人品,做到“德艺双修”。作为美术教师,要让学生的人格在美术课上得到锤炼,让他们知道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把育人放在首位,真、善、美、礼、信在任何时代、任何教育中都是评价人格的重要内容。

总之,素质教育不但要求教师要学会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还要让学生会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最终形成以美促德、以美促智、以美促劳的全新素质教育格局。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五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素质教育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志,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推进中学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学校办学宗旨,使学校获得社会认可的主要手段;是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提高课堂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1.教学理念的问题。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导,随着我国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化教学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然而在革新中学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2)矫枉过正,一些教师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但是在实践中却往往因为用力过猛,或对新教学理念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造成教学实践的失效。

2.教学模式的问题。

教学模式是规划课堂教学环节的基础,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在课堂的普及,以及教学理念的革新,许多中学教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但是探索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对课堂实践缺乏合理的规划,一股脑地将新课程改革中的创新教学方式全部呈现在课堂中,导致学生对各种教学环节应接不暇,进而压缩了消化知识的时间;还有一些教师缺乏课堂掌控力,在备课过程中无法预见创新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从而使课堂创新活动陷入无序状态。

3.教学目标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规定,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包括情感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德育和情感教育融入到知识传播的过程中,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在多数中学中,教学情感目标要么成了一句空话,要么是泛泛而论,而这样的教学引导对于中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树立非常不利。

4.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问题。

当前,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但是许多中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却存在许多问题:(1)过度依赖课件。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守“以课件为中心”的片面观点,将课件推到了控制课堂节奏、决定教学内容的地位,而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实践必然会降低教师的创造力,影响学生的知识接收质量;(2)“机灌”现象严重。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后,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这是对灌输式教学的一次革命,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知识灌输的主体从教师变成了计算机,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但没有被打破,反而更加严重。

1.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要想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和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即解决“教育是什么?”这一关键性的问题,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的理论,它强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让师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实现教学互动,进而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的。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强化职业道德,转变教学态度,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其次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因材施教,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即保证教学内容要和中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相衔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以及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利于帮助中学生构建合理、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积极参与到教学科研活动中来,并通过对集体研课和课堂教学的分析,完成教学反思,进而在教学中建立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放手让学生表述、放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创新互动模式,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科学认识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实现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教师在利用教学设备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即时听取学生反馈,控制课堂节奏,避免知识传授速度过快引起学生“消化不良”。总之,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关键,因此教师应该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辅助,构建高效的备课体系、科学的教学模式、准确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而实现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赵颖.浅论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及策略[j].才智.20xx.14:69。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声乐教学模式的运用,更是促进了学前教育水平的质的提升。但在实际的学前声乐教学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进行探讨。

(一)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的教材难以完全满足教育目标。即许多声乐教材并不能达到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所以无法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后工作的需要。一方面,许多学校为了实现针对性教学,根据本校学生的特征,由本校教师主编了相关的声乐教学教材。这种教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针对性的高效教学,但也导致学生的知识面有限,难以保证全面教学的实现;另一方面,学前教育在近几年得到了许多关注,教育的相关理念和思想也有所改变,但教材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还需要保证一定的教学逻辑等,所以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难以保证充分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条件,对学生日后的工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的许多行业都在积极进行改进和调整。但相对来说,教育行业的改进速度较慢。教学方法没有及时进行改进,关键的教学点也没有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所以,难以满足实际要去的声乐教学,是难以保证教学效率的。二是教学方法的传统,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理论体系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不强,为社会提供的综合型专业人才有限,导致我国的学前教育难以实现质的提升。

(三)学生声乐演唱基础较差。

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师更加强调学生的运用能力以及将其充分于工作中的能力。所以,这就对学生的声乐演唱基础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学前教育是比较热门的专业,报考的学生较多,但学生质量却参差不齐。在接受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之前,甚至有许多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教学,这为后续的深入声乐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导致教学的进展缓慢。另外,学生的声乐演唱基础较差,学习中需要克服的困难较多,也容易使得学生对声乐教学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声乐学习的效率不高。

(一)创新是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

实现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要求更高,对学前教学的教师的教学能力等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是为了推动教学体系的发展,也是促进其适应市场需要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关注对理论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难以提升,对教学体系的进步和完善的益处有限。因此,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促进其不断进步和健全的有效方法。

(二)创新是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学前教育的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社会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才能充分提高声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声乐教学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高效的声乐教学对学前教育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加强对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促使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声乐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为以后的更深层次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学理论进行的一次总结。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教学能力,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所以,实现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充分配合。

(一)实现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的结合。

所谓实现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的结合,是指将两种不同教学形式的优势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大多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节约和整合教学资源,但也容易导致教师忽视了对个体特征的重视,以及更高效的针对性教学的实现。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内容更多。所以此时针对性的教育和个体教学的实现也十分重要。例如,可在学习新知识时,将原本30人的班级教学,转换为10人的小组教学,再借助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共同攻克声乐演唱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想法,还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将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声乐的专业性知识。

(二)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日常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也是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提供科学的经验借鉴。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好声乐专业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教学输出之间的关系。所以,不仅需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还需要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例如,在声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加强互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团队合作,在自我观点的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并最终成功解决问题。此外,学生还可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劣,并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理论教学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保证必要的引导和解惑即可。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也能够促进和谐课堂的构建。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思考,能够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借助声乐特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本质上说,声乐课程属于美育的范围。而在学前教育中,通过演唱和表演来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演唱是抒发人类情感比较直接的方法,在演唱过程中还能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所以,借助声乐本身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演唱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依据歌曲的背景灯内容,分析歌曲更深层次的含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能力。此外,教师还需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并引导学生进行这种能力的输出和运用。例如,可将音乐演唱教学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结合。在进行歌曲的学习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索,或通过小组探讨对歌曲进行理解。通过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潜能激发提供了条件,对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对学前儿童的大脑开发和音乐潜能的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将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采取“联系式”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及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等方式,从教学思想、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从科学教学的层面对学前声乐教育进行了分析,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声乐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4]袁楠.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06:153.

出处 COOco.nET.cN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七

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反映经济学专业学生素质的高低。从我国经济学教育教学来看,经济学的教学出现了许多突出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学教学质量。因此,过去注入式、结构式和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与思路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经济学的讲授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让学生对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为避免经济的波动和促进经济的增长提供决策建议。经济学和自然学科是不同的,不能在实验室进行,学生也就没有了社会经验,感到理论知识非常抽象,不能较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无法有效地把握知识。在学生学习经济学中的理论内容时,要采用定量分析和坐标、图表等方式,将经济学理论中的知识直观反映出来。学生普遍认为学习经济学有一定困难,主要的原因是这种方式不单单是研究纯粹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研究经济学中的理论体系,像边际分析法、投入产出法和均衡分析法等。这些知识都是新知识,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学生反映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枯燥,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不想动脑筋。这种情况在文科生看起来非常普遍,对数学往往不感兴趣,基础较差,不能够有效地进行理性思维,无法定量分析。学生往往将经济学当成语文科目来学,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的生平和经济学的发展史比较感兴趣,对经济学中的理论推导公式和图表等表示很反感。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培养经济学专业特色人才的关键。教师要科学地设置经济学课程的学期和学时,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影响教学效果,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安排过多的学时,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能够自主发展的空间就非常少,不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安排过少的课时将不利于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形成把握。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不同,经济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是不同的。究竟在哪个学习阶段开设课程,需要根据课程单位的约束情况和紧密程度进行决定,这样能够保障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协调性。

在系统理论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比较具有前瞻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讲解给学生,像国内外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案例等。教师尤其要结合符合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中的案例,指引学生从多种角度和层面观察分析问题。教师这样做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具有极大的兴趣,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借助案例教学,在学生看来,经济学变得十分简单,产生了学习兴趣,课程内容变得十分明了。当教师在讲解宏观经济学中的内容时,将世界的大环境和我国的国情进行比较,说明在不同的时期,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不同的,帮学生分析货币政策调整和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较好的控制学时,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教师借助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减少了许多板书,有利于教师节省课堂时间,增加教师的授课信息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不受课时限制。课程内容不仅美观,而且大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式。教师在制作课时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内容和特点,较好地突出教学内容。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所要讲述的知识阐述得更加明了,学生借助融合了图片和文字的立体式教学课件,能够对知识形成具体的认识。教师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了学科设计,学生就能够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学生能够将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动从中获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需要一味地将课程内容讲述出来,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将小讨论穿插进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调动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调节教学节奏,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当教师讲完均衡价格由供求价格决定时,可以将市场上苹果的上市和下市作为例子,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中的原因,这样学生能够对知识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在这种讨论模式下,消耗的时间较短,学生不需要在上课前做好准备。

学生学习经济学时只听课看书,不做练习,取得收获是有效的。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听课和看书是很容易的事情,做练习心不在焉,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表现。这是因为,即使学生能够从表面上了解知识,但是没有更深的把握。学生做练习可以把大量的学习内容体现出来,将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极大加深了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充满了乐趣。针对这种情况,在每章的结尾,教师应该在要求学生们复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练习,且要及时做好标记、注释,方便为学生批阅和讲评。

传统的考核制度往往是教师说了算,主观性较强。学生即使平时表现再好,但是在成绩测验中,如果成绩不理想,就会给教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为了迎合教师的需要,学生只有拼命学习,只想拿到一张优异的成绩单,学生因此变得麻木起来,一切为了分数,同学之间相处不再融洽。在期末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要改变传统的、单单依靠期末试卷确定成绩的办法,将学生发言的情况、平时课堂提问和综合闭卷考试成绩、作业状况等作为参考依据,以此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教师使用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书本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能力等,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际进行结合。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公平的考评制度,能够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考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学已经成为解决经济学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经济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学中结合职业高中教材的特点,注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如何将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种工具解决经济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经济学专业的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确保师生间能够有效互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经济理论知识和教学案例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当下,经济学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推动经济学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发展。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八

摘要: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时哲学的学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哲学教育理念与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本文从分析哲学教育所具有的特性入手,指出哲学教育应当是一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同时针对当前哲学教育在与哲学本性的配合、时代性、目的方法、内容与体系等方面的缺陷,提出了哲学教育创新的对策,以期为哲学学科教育新模式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哲学本性哲学教育创新时代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与人文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现有的哲学学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窘境。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教育者和学生对哲学教育的特性认识不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当以及落后时代的问题是其主要原因。本文试想从哲学教育的特性人手,多角度地探讨哲学教育创新对策。

一、哲学教育的特性。

哲学的特性是哲学教育存在和立足的根本理由,它包含了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功能是什么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哲学教育要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它决定并影响着哲学教育过程的一切方面,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教育者才有可能在把握哲学精神的基础上把哲学当作哲学来教,学生才有可能学习到真正的哲学。可见,哲学教育的特性是与哲学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的。

(一)哲学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

“哲学属于人的自由思维,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本质上,理念的本性在于发展它自身,并且唯有通过发展才能把握它自身,才能成为理论”这也就是说,哲学的本性在于发展,而发展的实质也就是创新,创新就成为了哲学教育的使命。因此,以问题为中心,重视问题的研究就成为哲学教育得以生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目标。

(二)哲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哲学教育的本质是为人自身需要服务的,即完善人的素质,提升人的人格,使人的本质真正得以实现,其目的就是在其他教育特别是各种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质,使受教育者把对各种知识的理解提高到哲学的层次上来。

(三)哲学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

通过哲学教育的启迪,学生才能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不断学习和掌握其他具体的方法,使自己通过哲学修养的提高,从自在的主体成为自为的主体,并逐步站在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等根本性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可见,无论是对学生的个体还是对社会的整体而言,哲学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哲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哲学教育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天专业性的哲学教育已成为冷门,普及性的哲学教育也成为一种形式教育。这当然受转型期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的一些影响,但更多的暴露出了当代我国哲学教育的诸多弊病。

(一)哲学教育与哲学本性的背离。

霍克海默尔在其《批判理论》中曾说到:“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它对于流行的东西加以批判,哲学是不合时宜的、顽固的。”那么记住哲学知识,也就只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是哲学教育的基础。现实中的哲学教育并没有以哲学的本性为依托,反而出现了背离的趋势。重视哲学知识传授,轻视普遍应用的析学方法。

(二)哲学教育时代性的缺失。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实践领域中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移,而目前哲学教育所涉及的`问题和对象仍然是对传统社会的状态与需要,往往把过去看得比现在更重要,把本质比存在看的更重要,把原则看得比实际生活更重要,这样既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

(三)哲学教育目的与方法的错位。

现阶段,哲学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以政治教育为教学目的的倾向,使哲学教育逐步成为“政治”的代名词和政治教育的论证工具,形成了以非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甚至于把哲学课当作政治课来教的错位,一味给学生灌输枯燥的原理和僵化的教条,促使学生为应试而死记硬背原理。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批判思维的目的,还会使学生形成对哲学课的逆反心理。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大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占据了主导性地位,少有的讨论方式也枯燥无味,讨论过程对学生的智力缺乏挑战性;很少从感性出发,逐层深人地探讨问题,而习惯于一上来就引人“物质”、“意识”、“主体”、“客体”之类的抽象概念,没有对现实问题的针对性,非但没有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反而起着窒息创造精神的消极作用。

三、哲学教育创新的对策。

(一)哲学教育理念的创新。

哲学教学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变革。由于哲学的本性是批判、超越、创新。那么,真正的哲学教育就应当从现有观念出发并离开现有观念,以现存理论的反思活动揭示出现存理论的束缚,开辟出前人未涉足的角落,而不是在于讲出多少哲学原理和记住多少哲学知识。

(二)哲学教育要与时俱进。

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社会生活,哲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直面社会和人生中人们普遍关注和困惑的现实问题,将哲学原理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结合起来,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当前世界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结合起来,即把时代精神融合到抽象的哲学理论中,以时代精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三)教育方法与模式的转变。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时代视野来观察、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是哲学教育的主要使命,而要完成这一使命,只有在哲学教育中撞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兴趣。为此,必须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一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二是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三是积极开展讨论与引导教学。即针对哲学的核心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与探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和思维创新,提高学生运用哲学理论所达到的创新思维境界;同时老师在此过程中要积极的正确引导,巧设疑问,多予启发,让学生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教育主体与考核方式的转变。

哲学教育最根本的莫过于哲学教育者本身哲学理论理解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哲学教育者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提升自己分析、驾驭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善于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思想与观点,创新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就原理讲原理的作法,把教育对象的触角伸向时代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最感迷茫的心理问题以及最困惑的社会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多视角地思考、分析问题,这样既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多样性、时代性和生动性,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哲学教育要注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哲学教材和教程的编写工作,及时吸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材料和新内容,让众多普遍认同的具有较强理论水平与实践性的学术成果成为教学的主体内容,不断开拓哲学教育的视野。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以往考标准化试卷的模式,形成平时讨论考核与最终或案例考核为内容的新考核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

哲学教育的进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探索,这就需要我们哲学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不断赋予哲学教育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应用的教育功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迎接新时代所需的具有新哲学思维的创新人才。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九

摘要:在21世纪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信息化时代里,如何立足实际,切实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尤为关键。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立足实际,切实做好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刻不容缓。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以“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现状与特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就具体的建设途径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

1引言。

最近几年以来,高等院校对于农业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建设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事实上,这种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可以说是对农学技术类教学资源的积累与丰富。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的就是,对于高职类院校来说,起步相对较晚,底子比较薄,尤其是在信息化教育和农业基础的建设上更是滞后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依然在沿用着传统管理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尽快开创农学类信息资源建设的崭新局面可以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由此可见,加快推进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进程刻不容缓。

2关于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的研究与分析。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俩看,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资金的缺乏,专业人才的缺失、信息化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不强,而且信息的开放与共享程度都比较低。另外就是农学类信息资源有自身的特点,就是可以重复使用,是可以共享的,是可以再生的,是具有针对性的,是具有专业性的,是不容易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便于同其它资源进行整合的。要想真正做好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笔者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就是要充分依托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查到个体所需要的各种专业资源,例如农业技术信息教育网站,数字化的书刊以及专业应用软件和精品课程等。可以说,在网络上有着丰富的资源,而且是可供免费使用的,只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依托农业信息技术的实时动态变化,科学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就可以了。

其次就是农学类信息人员与专业教师做好自主资源的开发。农学类信息人员以及专业教师对于自主类资源的开发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就是对电子课件、课程的教学方案、专业的数据与视频图片资料的利用等;第二个方面就是对国内外相关信息与实时动态的收集等;第三个方面就是专业农业信息资源网站的开发,一旦开发成功,那么师生就可以直接获取资源,例如专家网或者是数据库的建立等;第四个方面就是要切实做好对于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做好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计,主要目的就是不仅仅便于农业信息技术的掌握,同时能够将其合理应用于教学,最终实现对于信息资源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

第三就是对传统信息资源的改进与利用。

一些传统搞得信息资源是同样具有价值的,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合理改进的话,同样能够发挥积极的效用,例如教学光盘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素材等。再一个就是对于已经实现的,并且对于农业生产已经能够发挥指导作用的应用系统进行适当改进,就可以实现农业信息的自动收集、分类归纳以及信息发布等;通过专业知识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的有机结合,形成更加高效的、更加智能的多媒体数据库,发挥更为积极的效用等。

第四就是要做好资源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如果能够对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分类以及信息的加工进行合理、有效处理的话,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的浪费,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如果能够把农业知识、农业技术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等进行信息化的整理,那么就可以真正完成共享性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更加广泛和快捷的应用。如果能够以此为有力的依托,对现有的各种农学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建设的话,那么就可以形成农业信息资源的保障体系,这种体系是一体化的,是高校的,是建立在对各种类型农业信息整合与开发基础之上的。第五就是合理的信息政策和组织管理。对于信息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利用要想不断加强,要想保证各种信息资源的合理运转,要想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为师生所使用,那么合理的信息政策和组织管理是尤为重要的。为此,学校可以立足自身的实际,制定合理的信息建设规划,从而切实做好对信息行为的规范等。

3结语。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原因,尤其是在理念以及资金、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限制和滞后,可以说对于农学类信息化教学可以说尚且处于艰难的起步和摸索阶段,也并没有形成规模。但是,为了长远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克服各种障碍与困难,加快推动农学类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2]潘穗雄,邹应贵.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3):7-9.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十

摘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然而,就目前的高中地理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为分数而学习地理的人数占大多数,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促使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

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生活;分层;多媒体。

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指出,要借助地理教学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立足于地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切实贯彻地理课改理念,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面临着教学成效低下的困境,细细分析原因可以包含:

(1)教学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强调知识的掌握,使得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学习兴趣也越来越差,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严重受到了阻碍。

(2)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主宰了整个课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状态。

(3)师生关系紧张,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对症下药,贯彻新课程理念。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地理素养。

生活处处有地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逐层深入地引导其去提炼、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使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如,教学《荒漠化的防治》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等。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

(2)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到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请思考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因为,草地退化、沙化现象对于部分地区来说,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了,而且,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会得到提高,进而使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培养。

2.实施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经常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要想实现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最终,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教学中,对于基础扎实、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选择自主教学的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对于中等生来说,我们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主要选择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进行讲授,并将知识进行分层,逐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信心,进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在教学目标、作业布置、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分层,让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3.借助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气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氛围,进而使学生在形象化的课堂模式中感受到地理教学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资源的应用,让学生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中亲身感受能源的价值,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在展示中也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的特点及目前的严峻形势,并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习惯。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找到学习地理的意义。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十一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近年来广大英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所谓英语素质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是指人对英语相对稳定的、内化的、长期起作用的能力和品质。它包涵以下3个内容:

(1)社会文化素质。即语音、词汇和语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英语语言审美能力,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自学英语的能力。

(2)心理素质。即用英语交际的欲望、信心和勇气,对语音、语法、词汇、语句、语篇的注意力、观察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和推理能力,英语学习的正确动机、持续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

(3)生理素质。即语言器官和身体其它器官的良好发育,在语言活动中的灵敏性、正确性和耐力。

根据以上表述,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能力和品质培养过程中的教育。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内涵的时代性。体现了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生产等对英语人才的要求。第二,对象的个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不用英才教育、模式整体教育。模糊“ace=宋体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界限,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三,内容的全面性。注重对学生文化、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培养,使之全面发展。再根据学生实际和不同要求,因材施教,使学生各自的个性发展与能力提高得到和谐发展。

首先,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提高全民族素质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中小学素质教育则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基础。《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特别把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一个突出的重点,明确指出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其次,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培养人才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育一直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徘徊,把学习目的定位在应试上,教学活动围绕考试而设,学生说不出、听不懂、写不通、译不出来,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李岚清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批评英语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因此,我们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认识英语教育的目的,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和研究英语教育的效益问题,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快好省地解决英语教学的路子,而素质教育正是顺应了这一需要。英语教育中提倡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学习英语,不仅在于解决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工具,参与国内国际活动,使英语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有力武器。

再次,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遵循语言学习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受结构主义影响,教学方法背离了语言学的实践性,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学习语言不是单纯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语法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ley)也指出:“教英语的目的是教会学生:a.尽可能象英国人那样说英语;b.能听懂英国人所说的英语;c.顺利阅读英文;d.正确写作英文。”要达到此目的,就要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转变教育观念。在教育思想上,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和束缚,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三个观念:(1)人才观。无论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说,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在造就一大批优秀高科技人才的同时,同样需要一批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普通劳动者。

(2)质量观。一直以来,在学校及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着以分数衡量教学质量的现象,以书本知识论学识,以文凭论能力,教育质量观完全被扭曲。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杰出的科学家,同样需要出色的挡车工。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为人的个性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方面人才。

(3)教学观。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曾几何时,教师尊严主宰了学校和课堂,教师占用大量课堂活动时间,学生几乎无参与机会;有的教师动辄体罚学生,挫伤学生自尊心,侮辱学生人格等。这些行为本身就是对教育的亵渎。我们应树立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的观念,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并真诚地对待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感情上与学生拉近距离,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强化教改意识。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强化4种意识:

(1)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设置形式多样的语境或话题。例如教师应少讲少说,把充裕的时间让给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鼓励他们敢说敢做、多说多做、能说会做,让整个课堂贯穿的是“问题—情境—实践—交流—运用”,使学生始终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2)教法改进和学法并举的意识。传统的英语教学是重教轻学,随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不少教师已意识到这种做法的缺陷,并把注意力转向教法的改革上,使教学效果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意识。《中学英语新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英语知识并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新大纲为教学目的赋予了“为交际”这一新的内涵,使我们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例如,笔者曾经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坚持下列几个环节:a.坚持课前1~3分钟的值日汇报制,让每位学生都有训练用英语表达的机会,汇报内容不限,这样做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对值日生所述内容用英语作简单概括、点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听、思、讲、练的能力。b.课中巧设疑问,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尽量用英语去讨论、分析、解答问题,教师从中作适时地启发、诱导。c.课后,鼓励同学之间对日常用语、生活、学习、思想、饮食、起居、借物、打电话等尽量用英语交谈,为自己创设练习英语的环境。经过长期坚持,外语“哑巴症”逐渐消失。

3.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培养。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的是结构的学习、机械的操练,不考虑学习愿望和爱好,这禁痼了学生的思维,对相当多的学生容易形成英语学习的障碍,影响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形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1)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促进各种技能协调发展。(2)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能力和反应能力,使其在交际中能迅速理解、判断和获得信息并快捷作出反应。(3)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对英语的情感,使其具有用英语交际的强烈愿望。(4)磨练意志,培养学生身心统一素质,使其在语言学习或测试中能身心处于安宁、放松、活跃、愉快的状态。

4.提高英语教师素质。《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应从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品德素养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1)应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并把教育重点定位在“学教并用,以学为本”上。

(2)应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要不断更新英语专业知识,学会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做到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同时,还要广泛了解教育评价学、教育理论学、教育人才学等方面的知识;把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认真研究英语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掌握新内容和新规律,并融会贯通,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3)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例如巧妙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严密组织课堂结构,做到“点准,线清,练活”,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4)应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英语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在师表形象中占主导地位,直接影响到英语教育的目的、方向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英语教师应培养热爱教育、热情开朗的性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既是师德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准,也是对学生产生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的人格魅力的体现。

素质教育的实施,将使教育领域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对培养跨世纪人才、推动教育改革步伐、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产生深远的意义。作为教师,应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性,把素质教育面貌向前推进,让21世纪的中国教育焕发生机。

[1]陈光旨,郭道明.素质概论与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研究,1998(增刊)。

[2]韦国峰.试论面向知识经济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研究,1998(增刊)。

[3]ley.基础英语.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十二

教育教学是一项伟大而充满挑战的任务,它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的长期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和思考,与大家分享如下。

首先,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兴趣、优势和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学会了去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传统的教育教学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非常重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尽量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发现,学生通过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教育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的教学角色不再只是简单地传达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尽量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我发现,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未来社会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教育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开放式任务和创新设计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发现,学生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创造力,还能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除了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开展文化课程和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总结起来,教育教学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这些心得体会和思考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希望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和借鉴。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十三

随着当今时代的进步,高校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或拔地而起或规模扩建。由于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进而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改变,向着现代化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前进。为了解决当前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上的问题,解决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同问题,需要加强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

1.当前管理模式和学生现状。

当前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受到传统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转变理念,以适应当前大学教育管理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并且满足当今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规定。学生受到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从以往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热爱祖国、爱社会的思想转变成现在思想迷信、信仰迷茫、不能理清价值观念、做不到诚实守信。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当前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新形势、新挑战环境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以便解决当前所出现的问题,跳出当前所处的环境,使得大学教育管理弄湿向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2.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学校不断的摸索经验教训,不断的改变教育管理体制,适应当前大学教育管理体系发展的速度,不断的加强思想文化教育,不断促进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科学、合理、完好的完成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更好的进行素质文化教育,促进现代化教育的良好发展。

2.1建立科学系统的思想教育体制。

建立科学系统的思想教育体制,需要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动员全社会进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采取群众监督的手段。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一结合起来,共同进行思想教育管理。协调运作,相互配合,将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的设计、管理和实施全面统一协调,化散为整。把创造大学科学系统管理的思想教育体制的整体和相关制度和后期建设等等,相互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全面系统的思想教育管理体制。通过建立行政全面负责的思想教育体制,实现学校以党委领导为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委等相关部门的组织和管理作用,将相关部门的最大的价值尽可能的挖掘和开发,以促进大学思想教育体制的完善,系统科学的发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沟通平台,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统一,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将其最大价值应用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让其学会如何更好的处事待人上,促进当前大学思想教育体制的创新改革,完善思想教育机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改善当前的思想理论课教学,注重形势政策的教育,实现大学生健康的思想教育,改善其本质。

2.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管理体系。教师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是学生内心遵从的园丁,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素质的高低,品行好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影响。所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学生整体有着巨大的作用,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对高校教师整体进行培训,让个人教师进修,培养任职前后的教师素质,在任职过程中还要不定期的进行培训,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速度和状况,采取鼓励政策,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努力进修,提高其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为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做保障,促进其思想教育的提高,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为充分实现现代化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做准备。

2.3强化学校文明。

通过强化学校文明,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创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强化学生所处环境的文明,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改善和提高。通过进行新型、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把思想教育内涵融入到活动中,让文化活动充满校园特色,便于学生理解和接收思想教育。针对学生生活环境的改善,开展文明宿舍活动,在学生私下生活中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积极发挥出宿舍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文明校园的建设。另外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充分考核,进行评比,依照考核情况制定合理的改善校园文明的方案,但在此中需要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从而独立进行考核,增强学生的观念意识。推进改善校园文明的发展,使得学生自己由于所处环境的和谐文明而产生自豪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思想政治学习,让学生能够自行学习思想政治,强化自身的思想品德,。更好的和老师进行互动沟通,促进学校思想教育机制的改善,加快当前大学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进程。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逐渐在进行变革。然而在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当前教育管理模式发展速度的需要,才能够在挑战中完美的发展。加强高校的思想文化建设对于当前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保障,不仅促进学生思想教育的改变,还能促进整个教育的思想文化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茜单位: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文刚,苏媛媛,郝磊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05).

[2]杨筱.浅议班主任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30).

[3]何孟良.班主任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11).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十四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讲述了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接着对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机械制图教学;创新教育;高职教育。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性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认识机械图、读懂机械图和绘制机械图的能力,为之后的专业机械制造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机械制图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能力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以及教学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对机械制图教学的发展产生比较大的阻碍,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无法得到有效推进。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和非常紧迫。

1.1能够增强机械制图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是机械制造知识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计划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能通过黑板和讲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场景受到极大地限制,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学生无法直观地理解机械制图的'知识,给教师教学过程带来一定的阻碍。而在创新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课本上抽象的机械制图知识可以变得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形象和深刻记忆,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顺畅,教学质量相应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得到有效加强。

1.2能够提高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属于理工类专业学科,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学生往往不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而通过实施创新教育,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能到重视和凸显,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新方法,使机械制图的知识变得充满趣味性,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也就相应会得到提高,整体的课堂学习氛围会更加积极向上,教学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有着明显作用。

2.1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

在我国课堂教学中长期占主要地位的使“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就使得旧有的教学观念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无法很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改变自身观念出发,与时俱进,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创新教育的理解,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切实融入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比如教师在对机械制图课本内容进行备课准备的时候,可以与其他教师一起展开讨论,积极进行自查工作,在讨论中发现教案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创新教育,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有详细的计划,防止在创新教育中出现突发状况。

2.2通过实践活动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不是一句空话,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理论上,必须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地实际训练,只有这样创新教育的成果才能有效转化为学生自身掌握的各种专业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查缺补漏,反向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如教师在讲解机械部件的构成知识时,可鼓励学生使用橡皮泥等辅助工具亲手制作机械模型,到实验室帮助学生对机器零件进行装卸操作,使学生亲自感受到机械的魅力和作用;同时也可以展开校企合作计划,让学生到机械制造类企业进行实训,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创新教育的成果更加显著。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对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机械制图知识更加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技能。

[2]刘艳秋.如何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xx,19(6):62.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十五

很多人对小学数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小学数学内容非常简单,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基本不存在难度,但是却忽视了小学数学的学习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对于数学的学习同样会感到困难。小学生本身不具备数学基础,很多看似简单的内容都是第一次接触和了解,并且小学数学中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比较强。因此,想要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就需要重视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这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为什么要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了解系统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小学生的启蒙阶段,其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当代小学生存在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大部分生活在衣食无忧并且备受宠爱的环境中,其在生活中经常需要依靠父母解决问题,导致其极少用自身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地最多的是同学和老师,而同学又是同龄人,大部分时候难以解决其自身的问题。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需要通过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求帮助,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甚。不管是在传统的教学还是在当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不仅能够强化小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够为其学习别的科目打下思维基础,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分析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的时候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都不适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因此更不会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影响,过于投入自身的课程,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法自主学习,而教师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其进行思考,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成形。目前,各阶段的教学大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真正能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学校寥寥无几,这种教学现状致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过于注重的考试成绩,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学生就很少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发挥有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但是很多教师认为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会浪费数学教学的时间,导致实际教学目标与新课标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从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创设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

独立思考能力的主体是学生,虽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创设更加适合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比如:在开展“认识人民币”和“认识时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人民币分为多少种面值,分别是多少,还可以问学生自己平时是怎们认识人民币的,让学生能够参与讨论,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翻看教材上的关于认识时间的知识,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供条件。

2.结合实际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缺乏了解,数学教材就结合了这点,很多内容都是从生活中取材的。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也就是结合生活事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导致其授课内容偏离实际教材,从而使得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其循序渐进,学会独立思考。

3.创新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教学创新都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喜欢接触新事物和新知识,但是若新知识太有深度,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动力,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善于动脑,对于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应用教学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达到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4.营造活跃的课下文化氛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在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校园当做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下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课下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让小学生在下课时间感受到学习氛围,以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形式开展文化探讨。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在课下则可以利用校园空间让学生开展相关活动,让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然后让学生说出其相对位置和方向等,扩大教学范围,深化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求知欲的阶段,其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意识地去探索,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通过拓展课外问题的思考,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开展“图形与变换”这一课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且将变换问题延伸至课外。教师可以先拿两张方形凳让学生说出形状,再将两张拼在一起,说出其形状,从简单的图形变换开始,让学生能够将数学学习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于促进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活跃其思维,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拓展。教师需要开展民主式教学模式,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创新,拓展课外问题的思考,为小学生营造浓厚的课上课下文化氛围,从而为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09):24.

[2]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4.

(12):64.

[4]何庆林.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教育,(08).

教育顾问的教学思考篇十六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使得三生教育理念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科教学活动中,意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生教育理念下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学识,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素养,重在培养具有较强生存能力、重视生命、适应能力强的人才。

这里所说的三生教育指的是: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意在让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所在,使得学生能够尊重并且珍爱每个生命。开展生活教育意在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与技能,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开展生存教育意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掌握生存之道,更好的适应生活。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是前提。生命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以个体生命为起点,构建关爱并且互助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习内容中寻找生命教育的素材,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逐渐的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理解生命的本意。

2.2生存教育是基础与核心。

教育主要是围绕生存开展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包括生存技能,这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存技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展生存教育则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以及能力,使其能够掌握生存必需的技能。生存教育是以知识为依托,在化学教学课堂中需要教师能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引申生存之道,进而通过化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2.3生活教育是方向。

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三生教育,要以生活教育为教学方向与目标。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其倡导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生活教育,需要教师能够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并且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中获得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深挖课本资源。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需要教师能够深度挖掘课本资源,利用课本资源带入三生教育内容,进而实现高效教学。譬如:在开展《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便可以名人研究学术的案例,比如拉瓦锡,来引申生命教育,通过向同学介绍拉瓦锡为了进行学术研究,持续十二个昼夜进行燃烧实验,进而研究出来燃烧着爱现象,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勇气,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品质,还可以利用不珍爱生命的案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并且珍爱生命。

3.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引入三生教育,则需要教师能够将生活实际与教学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生存之道,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3.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三生教育活动,则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时配合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化学现象,将文字转化为动态图画与视频,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通过实践操作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其在此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以及知识探索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紧抓知识点,深挖化学知识、实验、人物等的教学资源,实时向学生传递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生存的技能相关内容,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与生活价值观,使其能够通过化学学习,掌握生存技能。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三生教育,要以生命教育为前提,基于生存教育,以更好的实现生活教育。教师要积极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善于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带入到化学课堂中,进而开展三生教育。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数据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2023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范文大全

更三高考范文大全栏目为大家提供各类常用范文、读后感演讲稿、思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