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专业介绍

微高考 · 招生专业
2024-03-23
更三高考院校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80901H)中外合作办学

人才培养方案

The Cultivation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一、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由中国长春工业大学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建设,发挥双方优势,利用双方资源,培养勤学笃实、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中国情怀的创新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强化英语,数学、自然科学、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授课、美方教师授课等形式,实现国际化创新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本专业是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吉林省首批“品牌”专业,是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C;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校优秀教师卓越奖教师、吉林省名师工作室、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省级数据服务产业公共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供学生在企业学习、实习与实践。

专业已发展成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人工智能及应用、软件工程、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图像处理与视频通信为科研方向,以服务于信息产业、行业需求为重点,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侧重于面向工程和应用的研究式教学方法和注重实用的科研方向,学生在校期间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突出系列课、模块课群,在校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企业培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强化工程能力,实现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国际化交流、工程化教育、精品化课程、融合化思维、多样化培养”的专业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意愿和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系统工程实践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在计算机系统集成、软件研发和软件理论与技术等专业领域,从事研究与设计、开发与测试、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分为以下5个子目标:

培养目标1:能够将专业领域涉及的健康与安全、法律与伦理、节能与环保等应用于工程实践;正确评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培养目标2:能够通过文献研究与实验分析,正确识别并判断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给出合理的表达并体现一定的创新意识;

培养目标3:能够正确选择、组合、改进或二次开发现代工程工具,完成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施与服务,能够与国内外同行、客户和公众进行跨文化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培养目标4:能够在计算机领域工程实践的项目管理中综合考虑项目评估与社会效益,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协同工作或成为技术骨干;

培养目标5:有意愿且有能力承担在计算机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的社会责任,能够跟踪计算机领域新技术、新事物和新问题,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三、毕业要求与指标点分解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 理解与表述:能运用理解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来表述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2 建模与求解:能够针对所研究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求解;

1.3 推演和分析:能够运用工程知识、专业知识和数学分析方法,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推演和分析;

1.4 比较与综合:能够利用计算思维和系统思维,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与综合,并体现出计算机科学领域先进的技术。

2.问题分析: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识别与表达,并能够通过文献研究进行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

2.1 识别和判断: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 抽象和表达: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抽象和表达(形式化描述)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3 寻求和方案:能够认识到解决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 借助和获得:能够运用计算机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方案执行过程的影响因素,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软件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件系统、模块、算法或程序,并能够在设计和开发环节中体现优化与创新意识,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影响因素:掌握计算机系统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实现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 功能模块: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功能模块(部件);

3.3 设计与创新:能够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计算机系统或部件开发流程;

3.4 制约因素:能够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或模块(部件)中考虑公共健康与安全、节能减排与环节保护、法律与伦理、以及社会与文化等制约因素。

4.研究:

能够基于计算机科学原理并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构建模型、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调研和分析:能够基于计算机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系统工程方法,调研和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选择和给出:能够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选择(或设计)合适的研究路线,给出实验方案和测试方案;

4.3 搭建和采集: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环境,有效的开展实验,并能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4.4 分析和结论:能够对实验数据和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将测试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给出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原理和方法: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常用的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工具的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选择和使用: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计算机设备、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 模拟和预测:能够针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具体对象,通过二次开发或改进等方式,使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领域的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标准与工程:了解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 项目与责任:能分析和评价计算机工程实践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计算机领域工程项目的实践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环境和发展:知晓和理解联合国制定的通过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从而转向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

7.2 工程与环境: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计算机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人文素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维护国家利益;

8.2 职业规范:能够恪守计算机领域中的工程伦理问题,理解信息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规范,尊重我国以及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

8.3 社会责任:在计算机工程实践中,能自觉履行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带来的社会责任,理解和包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有效与包容:能够在多学科、多样性、多形式的团队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包容性地沟通与合作;

9.2 独立与合作: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承担任务,合作开展工作,运用计算机领域专业知识完成工作实践任务;

9.3 协调和指挥: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沟通: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0.1 表达与文档:能够就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 趋势与热点:具有全球一体化意识,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 外语与专业: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计算机行业中的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项目管理:掌握计算机行业涉及的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 成本构成:了解计算机领域项目开发的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3 综合效益:基于多学科环境或模拟环境,将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分析判断其综合效益。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12.1 自主学习意识:能在最广泛的技术变革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 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12.3 接受应对能力:能接受和应对新技术、新事物和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专业介绍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

修业年限:4-6年

六、授予学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七、主干学科、核心知识领域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编程基础、编程语言、离散结构、算法与复杂性、体系结构与组织、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人机交互、操作系统9个知识领域。

核心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方法与软件实现、离散结构1、离散结构2、数据结构、算法与复杂性、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导论、语言与编译器设计、操作系统导论。

八、特色课程

产学研合作课程:生产实习。

专业综合设计类课程:软件项目开发1、软件项目开发2。

其他课程:程序设计方法与软件实现、Linux系统程序实训。

文章来源(官网发布地址):【点击查看官网原文信息】

官网发布缓存图(部分):

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专业介绍

2023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招生专业

更三高考为各位2024届高考生整理了长春工业大学招生专业情况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