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学习党的19届六中全会精神个人心得体会三篇

Ai高考 · 范文大全
2022-01-16
更三高考院校库

没有崇高信仰的人就如同一潭死水,永远荡不起壮阔的波澜。下面是范文频道小编为您推荐学习党的19届六中全会精神个人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党的19届六中全会精神个人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党的19届六中全会精神个人心得体会1

百年成就鼓舞人心,伟大时代催人奋进。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通篇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用较大篇幅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新时代新征程,要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实际行动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党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必须做好接续奋斗的充足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与考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决议提出,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师生践行全会精神,立志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宝贵经验弥足珍贵。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要树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要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努力提高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时,我们还应不断加深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理解,不断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奋力拼搏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时代答卷,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绽放出新时代学子的青春华光!

党的成就来之不易,党的光辉需要吾辈传承。百年正是青春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学习党的19届六中全会精神个人心得体会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对党的全部实践进行全景式检视的历史大书写。因此,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新气象作为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概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系统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理论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总体布局、战略目标等基本问题。

我们大学生处于思想震荡时期,每天都会吸收到互联网各类思想,从而对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提出,可以让我们青年大学生端正自己的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落实到生活之中。而要达到这种效果,高校也要负起自己的职责。

一是高校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理论研究。高校要深入做好学习宣传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研究主力,引导青年大学生从伟大建党精神中升华理想信念。

二是高校要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从而让青年大学生在日常校园文化中将精神内化于心。

三是高校要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要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导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高校思政教师要将伟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体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生动性。

四是高校要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媒体平台。要发挥好高校媒体平台等网络渠道作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升传播精神的灵活性、生动性、互动性,创造富有吸引力的系列网络作品。

五是高校要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社会实践。高校开展有关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相关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从校园实践活动中切实感悟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让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精神外化于行。

学习党的19届六中全会精神个人心得体会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目标追求,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握时代新趋势,回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不断把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自成立以来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所以能够在艰难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之所以能够把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来没有动摇过、偏离过、懈怠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重大论断,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基本问题,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和执政追求,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

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着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研究导向,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坚持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要坚持发展做大蛋糕,也要解决好发展的均衡性分好蛋糕。在治国理政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时段、各个层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仅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更注重结果公平、实质公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努力实现社会共享,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力量,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22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范文大全

更三高考范文大全栏目为大家提供各类常用范文、读后感演讲稿、思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