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考研政治史纲暑期练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Ai高考 · 考研学习
2022-01-27
更三高考院校库

2022考研的考生们,目前已经进入暑期强化阶段了,这一阶段对于强化知识点,巩固基础起关键作用!大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把重要的概念背熟,考点熟记于心才能为将来考研做充分准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些有关近代史纲要的暑期备考类信息,一起来看~

考研政治史纲暑期练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确定了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A.不赞成张学良、杨虎城的主张

B.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斗争

D.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1. 【答案】B

【考点】西安事变

【难度】较易题

【正解分析】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部署,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1936年12月,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蒋介石还没有根本改变对日本的态度。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和平谈判。蒋介石被迫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B正确。

【错解分析】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国共产党在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方面的主张是一致的。A错误。工作重心转入城市斗争,是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C错误。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D错误。

考试的时候每一分都很重要,掌握重点,夯实基础,尽量复习到位!以上为小编整理的"2022考研政治史纲暑期练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的相关内容,预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更多相关内容尽在政治频道!

推荐阅读:

2022考研政治毛中特:初期复习须看的重要文献

2021考研政治:史纲备考复习章节汇总

2021考研:基础阶段的复习,如何备考政治?

2022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考研学习

【考研网】提供2022考研学习资料,历年考研真题,考研成绩查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