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日记汇总八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将结束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一篇日记吧。日记写什么内容才新颖、丰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的日记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元宵节的日记 篇1元宵节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行三人一齐去广场看礼花。一路上,看灯的人可多了,男女老少都有,他们兴高采烈地边说边笑,整个城市一派节日的气氛。
忽然,一个“导弹”喷的一声飞向天空,就像飞机似的,然后在天空中爆炸了,五颜六色烟花像伞兵一样飘然而落,快到地面时就消失了。几颗“流星”从空中划过,看,那流星闪闪发亮,飞向云层,之后出现了无数小礼花,小礼花噼里啪啦的响声吓得我弟弟赶忙捂住耳朵,一会儿,小礼花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元宵节的晚上可热闹了,看灯的人人山人海,人们笑逐颜开。
元宵节的日记 篇22月27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是元宵节,妈妈做了美味的汤圆给我吃。我吃完汤圆,马上跑到楼下看烟花。我抬头一看,五颜六色的烟花不可计数,有鲜红的,深绿的,还有紫色的。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过了一会儿,我才发觉脖子很累,便回家看电视了。
元宵节的日记 篇3每年的正月十五是闹元宵的传统节日,满街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与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好看极了。最好看的,还得数芯子。瞧,八个壮汉肩上扛着一个架子,架子的最高处是一个小女孩,她身穿古代人的服装,长长的袖子摇来摇去,就像天女在空中飘舞一样。小女孩化着浓浓的彩妆,一点也不害怕,有时还朝着围观的大伙露出甜甜的一笑,漂亮极了。
芯子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听爸爸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求人们传承保护呢。芯子是怎么做出来的?爸爸说他也不大清楚。我非常羡慕芯子上的'那个小女孩,盼望着有一天我也会像她一样,被人抬得高高的,穿着漂亮的衣服,勇敢地向大家微笑。
这就是传统节日中元宵节看芯子的经历,你们知道芯子吗?
元宵节的日记 篇4元宵节晚上真热闹,这里,那里,鞭炮的声音连续不断。
龙灯来了,这是用一条条板凳连成的,龙头张着大嘴巴,两根须须一抖一抖,真神气;龙身是一盏盏红灯笼,扭来扭去,好好像一条活的龙在飞舞。
今晚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也许它跟我们一起在欢庆元宵节吧。
元宵节的日记 篇5传统节日元宵节是吃汤圆,观灯的日子。我们海宁的灯彩也是世界有名的。今年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海宁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灯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这盛大的灯会。
那天,我一回家就急急的做起了作业,和妈妈早早地吃好了晚饭,因为妈妈说今天要封道,晚了就到不了爸爸那去看灯了,我们乘的车开到了海昌路口,没想到道路两旁早已是人山人海了,围的水泄不通的,连路边的栏杆上也挤满了人。
七点多,迎灯的队伍到了我们那,因为从爸爸单位楼上看下去有树挡着不清楚,所以我们搬了凳子到马路上看。我站在上面,还是因为矮看不清楚,妈妈一咬牙,让我坐到了她的脖子上,哇!真好看啊!各种各样灯彩的花车向我们慢慢开来,人们欢呼着,跳跃着。灯彩的正前方是奥运五环和福娃,它们向前跑着,样子栩栩如生。紧跟着的老年腰鼓队个个精神抖擞,动作是那样的整齐,优美。还有老鼠抱着金元宝的灯彩,好像在说:“祝大家新年快乐,财源广进!”大象灯啊,龙凤灯啊等各种各样的灯彩美不胜收,舞龙舞狮的队伍也精彩极了,人人们大饱眼福。
很快,两个多小时迎灯会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们一家也赶紧回家,到家后,我们一家人每人吃了一碗热呼呼的汤圆,祝福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元宵节的日记 篇6按照惯例,在新年之后的一个高潮便是元宵节了。随着生活的改善,科技的发展,元宵节也多了些庆祝的方式,而我的家乡在元宵节时,则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元宵灯展。
而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莫过于虎年那一次元宵灯展了。
晚上,我和妈妈随着人流一齐步行走到了天井湖公园,此时公园热闹非凡,人山人海。道路的两旁全部摆上了奇形怪状、各式各样的花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我和妈妈也不得为此称奇。你看,有的灯是传统的物品;有的灯是可爱的动物;还有的灯颜色鲜艳;发出的光十分显眼;还有……正当我欣赏着美丽的花灯时,我突然发现一个花灯被人们团团围住,,我挤进人群,这居然是一个灶王爷的花灯!再往前走,还有门神、福神灯等一系列神话人物的花灯,模样逼真、寓意吉祥,怎能不被喜爱?我还看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元宵,中间露出一个“福”字。
来到了临湖的公园中心,便是灯展的最高潮。这是一个庞大的老虎灯,虎的头上刻着大大的“王”字,发出耀眼的灯光。卡通的五官把老虎衬托的十分可爱,双手作辑拜年的模样,憨厚的笑脸,不仅使人印象深刻,还引得人们哈哈大笑,大人们忙着拍照,为的是留个纪念,小孩子们则跑到前面,摸摸花灯,仿佛沾上了喜气。
这些展灯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记载着中华劳动人民的文明智慧、同时展现了小城市中的大幸福!
元宵节的日记 篇7元宵节到了,我约了我们小组的同学去我姥姥家做糟羹。
早一天前,我就打电话给姥姥,跟她说了这事,姥姥听了,可能是不放心这么多人,忙说:“行,但得听我的。”
下午,组员们到了,姥姥召集大家,给我们做示范。“先将胡萝卜洗净,削皮,再切,切的时候要注意,小心不要切到手,要切成小颗粒,就这样,对,你来切。”徐警妍乖乖地接过刀,小心翼翼地切着。“哦,不错不错。”“姥姥,是所有的菜都切成小颗粒吗?”“对!”我选择了笋。其它两位同学也选好菜开始切了,“笃,笃,笃。”菜刀发出的声音此起彼伏,挺像音乐节拍嘛。
“油泡、芥菜、芋头、胡萝卜、笋、蘑菇、川豆、豆腐干,切完毕,姥姥大人。”“齐心协力,好快,拿来拿来。若中,你去灌水。”
姥姥把切好的菜放入锅中,用铲子翻过来,翻过去。锅底“滋啦滋啦”响,厨房交响乐,开始了。“啪啪”,油时而蹦出来,时而平静。
“炒好了,加水!”我急忙把准备好的水倒入锅中。“等五分钟吧,等水烧开。”过一会儿,姥姥叫我们过去,“同学们,接下来要放面筋啦!”只见姥姥一手拿出国面筋,一手拿锅铲,用锅铲拨面筋,动作娴熟,她手把手教我们,让我们感受一下。我们轮流搅拌,最后一样菜进入锅里后,姥姥宣布可以开吃。
元宵节这一天,和一群同学尝着自已做的糟羹,体验着临海的民俗,这种感觉真幸福!
元宵节的日记 篇8在我的家乡永嘉,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提花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学业进步,平平安安,生意兴隆……
夜幕降临,伴随着一声鞭炮声,各家各户的小孩、大人们在灶神前点上蜡烛,祈福,然后,我们提着花灯,急急忙忙地家里出发,到庙前集中,接着,我们提着花灯走走停停,不知不觉来到了山中的小路上,大人们有说有笑,路边的鞭炮声打得更是响亮,我们看着一束束光芒“呼”地冲上天空,到了半空中,像花儿一样绽开了笑脸,有红色的,有紫色的,还有黄色的,美丽极了!
还有的鞭炮打得可响了,“噼噼啪啪”的,听说“噼噼啪啪”的谐音就是“平平安安”的意思,而且,要放的越响越好,我们又看见家家户户门前都摆着羊肉、牛肉和折好的金元宝等等,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在问口放这些东西?”妈妈说:“这叫‘路祭’,是为了祭拜神灵用的。”我们随着人流来到李氏宗祠,拜过祖先,然后把花灯提回庙里。提花灯仪式就结束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丰富多彩,但我还是喜欢我们家乡的花灯。
【元宵节的日记】
大学院校在线查
有疑问就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