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陆游【枕上作】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Ai高考 · 古诗词
2023-05-11
更三高考院校库

朝代:宋代|作者: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译文/注释

    内室里幽幽暗暗,从梦中醒来,墙外传来了打更的声音,已经过了三更。
    房里的油灯孤零零的已经没有火焰了,洞里的老鼠悉悉索索的出动了:枯叶落下的声音,邻居家狗儿走动的声音。
    在我壮年的时候希望自己像孟博一样“有澄清天下之志”,到了这垂暮之年又只羡慕黄初平“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不这样乘着小船离家去,到广阔的松江眺望明月。

    全文赏析

    《枕上作》通过抒写作者壮年想报国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愤激之情

    “枯叶有声邻犬行”的表达效果以邻犬走在枯叶上是声音,衬托出深夜的静谧,表现诗人的夜不成寐,侧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悲愤。全诗前四句写出了诗人孤夜无眠的情景。

    颔联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义自知不能;遂生归隐之心。主要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颈联流露了诗人早年希望未果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的想法,尾联表面上写要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但联系全诗,这只不是诗人的激愤之语罢了,意在抒发暮年壮志难酬的感慨于激愤,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愤激之情。


    (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

    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2)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愤激之情。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动衬静,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

    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义自知不能;

    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D)
    A.首联写诗人夜不成寐,听到城楼上的更漏已经报过三更,照应了题目“枕上作”。
    B.第二联从听觉角度描写穴鼠出行和犬踏枯叶的声音,直接表现了诗人静夜不寐的情景。
    C.第三联将“壮日”和“残年”相对,几十年的光阴跨度暗含了诗人经历与心理的变化。
    D.尾联表现了诗人的超脱,和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异曲同工。
    E.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又由此生发出深沉激烈的情感。
    (B项写声音是侧面、间接表现诗人静夜不寐;D项尾联貌似表现诗人超脱,实则是愤激之词)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D )
    A. 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由此产生深沉激烈的情感。
    B. 颔联从听觉角度描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
    C. 颈联中“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相对,感慨极深,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暗含诗人的心理变化。
    D. 尾联笔锋陡转,以豪放洒脱之词,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超脱豁达之情。
    尾联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似超脱,实则是激愤之词,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痛。


    2023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古诗词

    更三高考古诗词频道整理了古诗词名句、古诗词鉴赏、古诗词大全,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