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融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石蒜
【释名】
也称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箭、水麻。
【集解】
[时珍说]石蒜到处都有。俗名叫乌蒜、老鸦蒜。春初长叶像蒜秧和山慈姑叶,背面有剑脊,在地里到处生长。七月苗枯萎了,才从平地上长出一根像箭杆的茎,长一尺左右。茎端开四五朵花,开六次,红色,像山丹花的形状而且花瓣较长。它的根形状像蒜,九月收采。其皮色紫赤,肉为白色,在收成不好的时候可以炸熟后用水浸过食用。
根〔气味〕辛,甘,温,小毒。
石蒜
【主治】
敷肿毒,治疗疮恶核,可以用水煎服发汗和把石蒜捣烂敷在伤处。另外,中了溪毒的人,将石蒜酒煎,服下半升。使其呕吐,有较好疗效。
【附方】
1. 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酒煎服,汗出为好。
2. 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3. 小儿惊风,大声一叫就死者。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人复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学院校在线查
有疑问就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