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三高考订阅页

2023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简介

Ai高考 · 院校概况
2023-07-27
更三高考院校库

SYNU

古生物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78602

成立时间

学院始建于2010年12月,是我国首家以学院为建制的古生物学专业学院;2011年开始正式对外招生。

招生规模

学院每年计划招收全日制本科生35人。

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设置一个本科专业——“古生物学专业”(教育部特设专业,专业代码:070904T),该专业现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沈阳师范大学重点建设的“支柱性专业”和“标志性专业”。下设古生物学、化石保护与博物馆学、地质与化石能源3个专业方向。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1人,由我国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孙革教授(名誉院长)领衔,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11人;所有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总体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国内一流,部分领域(如古植物学及古鸟类学等)国内领先。此外,学院聘请我国著名恐龙学家徐星研究员担任特聘教授,并聘请包括美国科学院D.L. Dilcher院士、英国皇家学会D. Edwards院士、德国科学院V. Mosbrugger院士、中国科学院李廷栋和刘嘉麒院士等20余名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担任兼职教授。

学院教师先后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特聘教授、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奖项和荣誉称号;多人次在“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等国家级学术及社会团体担任学术兼职。

教学环境及学科平台

学院教学面积约2000㎡,教学环境优良,平台设施完善,学院附设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以及自然资源部“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古生物演化与古环境变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东北亚古生物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深时古生态与古环境科技创新平台”等科研平台;建设4个教学实验室和8个研究实验室,配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先进仪器设备,另有迪尔切图书室(Dilcher Library)及阿什拉夫实验室(Ashraf Lab),收藏美国科学院迪尔切院士和德国孢粉学家阿什拉夫教授捐赠的3万余册古生物学专业图书、杂志、学术论文单行本及多台显微镜等设备。此外,学院还获批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包括辽宁本溪、河北秦皇岛、黑龙江嘉荫及新疆鄯善等多处化石产地。

机构设置

学院下设“古生物学教研室”及“地质学教研室”。

科研成果

学院在古生物学领域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十余年来,学院师生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英国《自然》(Nature) 杂志发表论文6篇(其中第1作者3篇)、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1篇,SCI检索论文100余篇。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发现迄今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迄今最早的真双子叶被子植物—“李氏果”,迄今最原始的具毛发的哺乳动物—“巨齿兽”,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带不对称飞羽的恐龙—“彩虹龙”,能够滑翔的蜥蜴—“赵氏翔龙”,原始鸟类“沈师鸟”、“翔鸟”、“盛京鸟”及原始龟类“辽龟”等,为探究鸟类起源、哺乳动物早期演化及被子植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等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做出了突出贡献。科研成果先后入选“2009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两院院士评选的“2009世界/中国十大科技新闻”及“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研究进展”等,并荣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二、三等奖各1项。

国际交流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目前已与美、英、德、法、俄、比、日、罗、韩、朝、泰、蒙、越、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巴西等近20个国家开展科学合作与交流。先后举办了“本溪古生物与地层国际学术研讨会”、“伊春地质古生物国际学术研讨会”、“第12届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国际会议(MTE-12) ”、“黑龙江嘉荫白垩纪生物群及K-Pg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先后与国外多家教学单位合作,包括德国波恩大学地质古生物学院,俄罗斯地质研究所、远东联邦大学工程学院及阿穆尔国立大学地质系等;学院人才培养注重国际化,积极组织本科生赴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野外实践、赴国外参加国际会议等交流活动,先后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访并为学生做专题报告,其中学院名誉院长、美国科学院迪尔切院士多次给本科生开设专题讲座。

发展目标

古生物学院是我国古生物学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之一,未来拟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古生物学教学、科研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构,并力争走在国际前列。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和创新素质,掌握古生物学与地质学相关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够在古生物学、化石保护及自然类博物馆、化石能源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科普、管理等工作的古生物学高级专业人才,以适应当前国家和辽宁省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古生物学人才的需要。

人才培养

截止目前,学院已培养13届本科生,其中毕业生为220人。毕业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21人,平均考研率超过50%;多数被中科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国内著名研究机构或双一流高校录取。目前本专业本科毕业生中已有60余人获得硕士学位,近20人获得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此外,先后有近40名毕业生走上自然类博物馆或文创单位等岗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学院注重发挥教师科研引领作用,突出以科研带动教学的人才培养特色,引导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获奖30余项。

专业介绍

古生物学专业(非师范类专业)

古生物学(Paleontology)是地质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古生物学专业学生入学两年后,根据本人志愿及专业培养需要,可以分选古生物学、化石保护与博物馆、地质与化石能源等3个专业方向。近年来,随着国家及辽宁省社会及经济快速发展,对古生物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目前对古生物专业有需求的岗位包括:1)古生物学研究型岗位;2)化石能源应用型岗位;3)博物馆管理及专业型岗位;4)文化及宣传产业岗位;5)化石保护及开发型岗位等。

·专业定位

着眼于国家及辽宁省“冷门绝学”、基础类学科专业建设、科研、科普及管理工作需要,以培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和创新素质、掌握古生物学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产出一流创新学术成果为驱动、以建设高层次教科研平台为支撑”的优势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的“古生物学”专业。

·优势特色

本专业基于“院、馆、所”三位一体的专业平台和国内一流师资的优势,着力打造“专业学科一体化、产学研有效融合”的专业培养特色,注重科研带动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科研训练和社会服务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

·主要课程

地球科学导论、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概论、古脊椎动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古植物学、古人类学、地史学、古生物地理学、古生态学、构造地质学、化石能源地质学、旅游地质学、自然史博物馆学概论、化石保护学基础、化石切片技术及修复技术、孢粉分析、地质制图方法、专业外语等。本专业修业年限3至6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科研、教学及教辅人员;自然类博物馆、自然保护区及地质公园的科研或管理人员;自然资源行政部门化石管理人员;石油、煤炭及地质调查等部门的研究及实验人员;各类文化传媒机构专业人员等。

文章来源(官网发布地址):【点击查看官网原文信息】

官网发布缓存图(部分):

2023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简介

2023高考备考攻略

高考资讯推荐

院校概况

更三高考为各位2023届高考生提供了沈阳师范大学招生网、沈阳 ... [进入专栏]

报考信息

动态简章计划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