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四季,秋天,秋风
【名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出处】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注】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说明】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赏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两句描写了一个猛烈、无情、暴力的秋天。狂风大作,呼啸而来,仿佛带着极大的愤怒,将诗人屋上的茅草一层层卷走。一个“怒”字,将秋风拟人化,不仅写出秋风声势之大,也正是诗人当时内心的感情。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将茅屋吹破,诗人内心的焦急与愤怒不言而喻。
八月的风尚且如此肆虐,更不用说还有一个漫长而又凌寒的冬天。普天之下,像“我”一样有茅屋可居的人能有多少?还有那些流浪街头,无家可归的人又有多少?战乱无异于一场极其猛烈的秋风,不仅摧毁了千万间房屋,更吹散了千万户人家。
这首诗真实地记录了诗人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诗尾由自身的遭遇,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千千万万的寒士,于是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叹息。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心系黎民的思想基础之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
更多名师名句请关注“诗词网”的“名师名句”栏目。
大学院校在线查
有疑问就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