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河北民族师范学历史文化学院赵艳玲教授、马莲博士参加“北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此次活动由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
赵艳玲老师参加京津冀民族宗教工作协同发展的研讨,做了题为“清代解决北部边疆民族问题基地的形成发展——以避暑山庄为中心”主题发言。她认为,避暑山庄兴建之初衷绝非仅在于营建一座皇家园林,康熙帝意欲将其打造为一处园居理政之所在,以致形成了以避暑山庄为中心,以木兰围场和承德皇家敕建寺庙为平台,以巡狩和朝觐为仪轨,以习武绥远为目的,藉以解决北方边疆民族问题的基地。该基地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莲老师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的研讨,做了题为“农牧交错带民族团结地方经验”主题发言。她认为,承德及其周边区域位于农牧交错地带,该区域民族交往体系的梳理有助于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体系。选择承德及其周边地区交换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其现实意义在于:承德是辅助北京处理藩部政治的第二政治中心,承德承载着民族团结的历史记忆。民族学专业借鉴费孝通《赤峰篇》中有关乡村振兴的理念,积极推进与翁牛特旗和巴林右旗合作建立民族学实习基地的工作进程。她的发言引起了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专家对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民族专业建设的关注,认为该基地建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深远。(作者:马莲 徐宁)
大学院校在线查
有疑问就来发现